下图中A、B、C表示三种体液,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
(1)A、B、C中属于内环境的是 ;当组织细胞发生过敏反应时,将导致体液(填图中字母)增多;HIV能特异性攻击 细胞。
(2)如果①为淀粉,当正常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发生了③与②之间的转换,则③表示 ,此时 (激素)分泌量会降低。
根据给定各种实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学研究发现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有人做了如下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1)据此实验结果,推测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
材料二:学生利用新鲜菠菜叶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各组操作不同,出现了
下列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
(1)甲乙丙丁四种层析结果,最正确的可能是图。
(2)出现甲图的结果,可能的原因是。
(3)出现乙图的结果,可能的原因是。
(4)出现丁图的结果,可能的原因是。
材料三:农药等污染物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效应,潜在危害大。致畸主要表现之一是细胞分裂间期的微核现象(如图),微核与主核有相同染色效果,但体积较小。可通过观测统计微核率的大小,认识和评估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请就农药污染程度对植物细胞微核产生的效应开展研究。
(1)材料用具:培养皿,5%、10%、15%、20%的磷胺(农药)溶液,……(其他实验器具和药品试剂省略)。
(2)假设:
(3)主要方法步骤:
①对蚕豆种子浸种,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生根。
②
③ 一段时间后,取出已生根的种子后用蒸馏水冲洗,并移至蒸馏水中再培养一定时间 ,
(写出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和所有试剂)。
④镜检并记录、统计微核。
(4)请制作微核数据记录表。
(5)最可能的结果是:。
以前,某乡镇的居民生活污水以及食品厂、造纸厂等企业的工业有机废水都向同一条河流中排放,使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又黑又臭。在环保部门配合下,他们对污水进行了相关处理后(如图所示),情况大有改观。
(1)大量污水的排放使河水发黑发臭,鱼虾几乎绝迹。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2)沼气池中沼气发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包括各种不同类型微生物所完成的各种代谢途径。如s—菌系分解乙醇产H2,H2对它继续分解乙醇有抑制作用,而MOH—菌系可利用H2和CO2合成沼气中的甲烷,以上两种菌系的关系在生物学上称为。
(3)陆地栽培植物在土壤淹水时,根部细胞会进行,产生等物质,对根细胞造成伤害。
(4)水耕蔬菜池中还生活着一些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生物类群,实质上,水耕蔬菜池就是一个小型的。水耕蔬菜如空心菜、水芹菜、菱白等的生长,能抑制水中浮游藻类的繁殖和生长,实现了水体净化,并进一步实现了生态系统中多层次的循环利用,其中水耕蔬菜和浮游藻类的生态关系是。
人们在生活中使用聚乙烯塑料袋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造成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白色污染”的根本原因是。
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共16分)
下图是甲病(白化病)和乙病(血友病)的遗传系谱图,假设白化病由a基因控制,血友病由b基因控制。
1.从变异的角度分析,I-1白化基因的来源除了基因突变外,可能来源还有。Ⅱ-3的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含有的白化基因的数目为。如果我们从Ⅳ中获取白化基因,应选用个体。
2.该系谱图中,属于Ⅱ-4旁系血亲的同性别个体有。
3.Ⅱ-6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可能的基因型有。
4.若Ⅲ-7和Ⅲ-8为正常的同卵孪生兄弟,则这两个孪生子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若Ⅲ-7和Ⅲ-8为正常的异卵孪生兄弟,则这两个孪生子基因型不同的概率为。
5.为了鉴定图中Ⅳ-16与本家族的亲子关系,需采取特殊的鉴定方案,此方案为_________。
将长势一致、健壮的黄瓜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人工气候室中,控制不同条件培养(其他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得黄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及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与乙组相比,丙组黄瓜幼苗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的变化分别是,表明其光合作用强度,发生这些变化的内在原因之一是幼苗叶片中的。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当黄瓜处于冬春栽培季节,光照减弱,可适当,以提高其光合作用强度。
(3)为验证乙、丙两组黄瓜幼苗叶片色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应进行以下操作:
①用无水乙醇分别提取乙、丙两组黄瓜幼苗叶片色素;
②利用法分离所提取的色素;
③观察比较乙、丙两组滤纸条上。
(4)叶绿体在光下把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为探究ATP形成的原动力,Jagendorf等科学家在黑暗中进行了如下实验。图中平衡的目的是让类囊体内部的pH和外界溶液相同。
实验在黑暗中进行的目的是。
根据实验结果,叶绿体中ATP形成的原动力来自。
α1-抗胰蛋白缺乏症是一种在北美较为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成年后会出现肺气肿及其他疾病,严重者甚至死亡。对于该致病患者常可采用注射人α1-抗胰蛋白酶来缓解症状。
(1)图1表示获取人α1-抗胰蛋白酶基因的两种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过程是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该酶的作用特点是。
②c过程称为,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是。
③要确定获得的基因是否是所需的目的基因,可以从分子水平上利用
技术检测该基因的碱基序列。
(2)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导入羊的受精卵,最终培育出能在乳腺细胞表达人α1-抗胰蛋白酶的转基因羊,从而更易获得这种酶,简要过程如图2。
①获得目的基因后,常利用技术在体外将其大量扩增。
②载体上绿色荧光蛋白(GEP)基因的作用是便于。基因表达载体d,除图中的标示部分外,还必须含有。
③若要使转基因羊的后代均保持其特有的性状,理论上应选用技术进
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