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的历史中,国王乔治三世以权力欲望旺盛而著称,到1770年,随着被讥称为“国王之友”的宫诺斯勋爵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事实上的首相)后,乔治三世的个人权力达到顶峰。在他的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这表明( )
A.乔治三世实行的是君主专制 |
B.君主立宪的确立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
C.英国首相没有制约君主的能力 |
D.英国政体的特点是立宪为虚,君主为实 |
2009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手按《圣经》宣誓就职。根据美国《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宣誓就职的誓词如下:“我谨庄严宣誓,我必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这说明美国总统( )
A.对《圣经》负责 | B.对《宪法》负责 | C.对各州负责 | D.对国会负责 |
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下议院履行了对国王负责的义务 ②乔治三世的做法符合《权利法案》
③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 ④“威尔克斯与自由”呼唤民主与公平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 | D.③④ |
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这反映了罗马法( )
A.调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维护统治 | B.主张重罪轻罚 |
C.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 | D.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 |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 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
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 | D.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
B.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 |
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
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