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欧阳修
修前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赦被罢,而台中因举他吏代介者。介,一贱士也,用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喜辩是非,真好义之士也。始执事举介,议者咸曰知人之明,今闻其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曰当罢,修独以为不然。主簿于台中,非言事之官,然大抵居台中者,必以正直、刚明、不畏避为称职。今介未履台门之阈,而已因言事见罢,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任御史也。是执事有知人之明,而介不负执事之知矣。
修尝闻长老说,赵中令相太祖皇帝也,□某事择官,中令列二臣姓名□进,太祖不肯用。他日又问,复以进,又不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太祖大怒,裂□奏,掷殿阶上,中令色不动,插笏带间,徐拾碎纸袖归中书。他日又问,则补缀□复以进,太祖大悟,终用二臣者。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易也。今执事之举介也,若知而举,则不可遽止。
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况今斥介而他举,必亦择贤而举也。夫贤者固好辩,若举而入台,又有言,则又斥而他举乎?如此,则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伏惟执事如欲举愚者,则岂敢复云;若将举贤也,愿无易介而他取也。故敢布狂言,窃献门下,伏惟幸察焉。
(选自《欧阳修文集》,有删改)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力:致力 |
B.今介足未履台门之阈阈:门槛 |
C.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度:衡量 |
D.然后果而不可易也易:轻视 |
在第三段的方框内填入虚词,恰当的一组是
A.为乃而之 |
B.为以其之 |
C.以乃其为 |
D.以为之乃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曰当罢,修独以为不然。
(2)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
请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的原因。
答苏迈书①
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苏迈是苏轼的长子。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③自道:自己所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病________②窃________③学问________
2.理解:“从学就仕”是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
3.理解:“取诸鞍乘之间耳”中的“鞍”与“乘”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
4.翻译: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__________》是________所说。
里社祈晴文①
民之穷亦甚矣!树艺②畜牧之所得,将以厚其家,而吏实夺之。既夺于吏,不敢怨怒,而庶几偿前之失者,望今岁之有秋③也,而神复罚之。嘉谷垂熟,被乎原隰④,淫雨暴风,旬月唯作,尽扑而捋⑥之。今虽已无可奈何,然遗粒委穗不当风水冲者,犹有百十之可冀,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吏贪肆而昏冥⑧,视民之穷而不恤。民以其不足罪,固⑨莫之罪也。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民虽蠢愚,不能媚顺于神,然春秋报谢⑩以答神贶⑾者,苟岁之半,未尝敢怠;使其靡所得食,则神亦有不利焉。夫胡为而察之?民之命悬于神,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隐而不言,民则有罪;知而不恤,其可与否,神尚决⑿之!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
[注释]①这是一篇祈求神灵使天放晴的文章。里社,古时村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②树艺:种植。⑧秋:好收成。④原隰(xí):广平而低湿的土地。⑥旬月:一月。⑥捋(lǚ):本指手指弄顺某物,此指暴风雨打掉了谷穗。⑦委:剩下的。⑧昏冥:昏庸。⑨固:同“故”。⑩春秋报谢:指春季、秋季村民祭祀土地神。⑧贶(k uàn g):赐。⑥尚:希望。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于②庶几③垂④淫⑤冀⑥苟⑧恤
2.翻译:
①将以厚其家
②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
③民以其不足罪,固莫之罪也。
④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
⑤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
赞刘谐
有一道学①,高屐②大履,长袖阔带,“纲常"③之冠,“人伦"④之衣,拾纸墨⑤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⑥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⑦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⑧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选自明?李贽《李温陵集》)
[注释]①道学:指崇奉儒家学说的人。②屐(jī):木底有齿的鞋,此指鞋底。③纲常:指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它是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④人伦:为人的伦理道德。⑤纸墨:指儒家著作。⑥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⑦纸烛:灯笼。⑧李生:作者李贽自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哂②斯③易
2.翻译:
①窃唇吻之三四
②其人勃然作色而起
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3.解释下列词组与句子中的“徒":
①自谓真仲尼之徒焉(上文)
②徒劳无益
③家徒四壁;
④徒步当车
4.理解:“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是一个反问句,请用陈述句表示它的意思。
邴原戒酒
邴原①旧能饮酒,自行②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③,至陈留④则师韩子助,颖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选自《三国志?魏书?邴原传》注引)
[注释]①邴(bǐng)原:三国时魏国人。②自行:此指出门游学。③苦身持力:凭体力支撑着疲乏的身体。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⑤贶(kuàng):赐与。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会②耳
2.翻译:①单步负笈②但以荒思废业
3.“因见贶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因为看见赐与酒席;
②乘着给我饯行的机会;
③因为你们赐我钱;
④乘着这次最后的见面跟大家吃一顿。
4.理解:文章为什么在最后要强调“终日不醉”?
.陈章侯蔑视显贵者
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③****,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④,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
[注释]①诞僻:怪僻。②搦(n uò):握。③科头:不戴帽子。④拂然:甩动(袖子)的样子。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藉②索③虽④既⑤施
2.翻译:
①好游于酒
②周其乏
③一龌龊显者
3.上文“笔墨”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