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明同学想通过实验定量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他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通过测量物块受到的重力为      牛.则物块所受的浮力为      牛.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做完后,老师要求小明用不同的物块再做几次实验,目的是为了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 C

(2)乙图中 CD 段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

(3)分析图乙可知,萘在 AB 段状态的比热容  (填“大于”、“等于”、“小于” ) 萘在 CD 段状态的比热容;

(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某兴趣小组要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电源电压不变,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分别将 a b c d 四根电阻丝接入电路,得到表格所示的数据。

导体编号

长度 / m

横截面积 / m m 2

材料

电流大小 / A

a

0.5

0.4

锰铜合金

0.20

b

0.5

0.4

镍铬合金

0.16

c

0.5

0.2

镍铬合金

0.08

d

1.0

0.2

镍铬合金

0.04

(1)在 MN 间分别接入 a b 电阻丝,探究的是电阻跟导体的   的关系。 a 电阻丝的阻值    b 电阻丝的阻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要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可选择   (填编号)进行实验。其结论是:其它因素相同时,导体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的电阻越   

(3)某同学在 MN 间接入 d 电阻丝后,又在其两端并联一块电压表,这样测出了 d 电阻丝的电阻大小,其测量原理是   。画出实验电路图(电阻丝可看成定值电阻)。

(4)另一位同学不用电压表,在已知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 R 0 的情况下,利用甲图电路测出 d 电阻丝的电阻大小,操作如下:

①在 MN 之间接入 d 电阻丝,闭合开关,将滑片 P 滑到最左端,读出电流表示数为 I 1

②将滑片 P 滑到最右端,读出电流表示数为 I 2

d 电阻丝的阻值表达式为 R d =    (用 I 1 I 2 R 0 表示)。

小丽同学想知道家里一只陶瓷茶壶的密度,她用壶盖进行实验。

(1)将壶盖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盘,往右盘放入砝码并移动游码,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壶盖的质量为    g

(2)如图乙所示,将壶盖浸没到装满水的烧杯里,然后把溢出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为 20 c m 3 ,则壶盖的密度是    g / c m 3

(3)用该方法测出壶盖的密度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4)小丽接着用现有的器材对水进行探究,描绘出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线如丙图中 A 所示。她分析后发现,由于误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当作了水的质量,导致图线 A 未经过坐标原点。由此推断:水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线应是   (选填丙图中“ B ”、“ C ”或“ D ”)。

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甲所示,

(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烧杯上方有大量的“白气”冒出,“白气”形成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2)分析图乙所示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 C ;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   

(3)烧杯中的水长时间持续沸腾过程中,试管中水的温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烧杯中水的沸点,试管中的水   (填“会”或“不会”)沸腾,这说明液体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如右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人站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 ,拿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直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

(1)人在蜡烛 A 的同侧看到烛焰的像是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现象形成的。

(2)移去蜡烛 B ,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 A 的像,说明   

(3)实验时,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将   (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