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题满分14分)
T1温度下,体积为 2L的恒容密闭容器,加入4.00mol X,2.00mol Y,发生化学反应 2X(g)+Y(g)
3M(g)+N(s) △H<0。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1)前500s反应速率v(M)= 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
(2)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压容器中进行,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X的消耗速率与M的消耗速率相等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v(Y)与v(M)的比值不变
D.固体的总质量不变
(3)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某物理量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纵坐标可以表示的物理量有哪些_____________。
A.Y的逆反应速率
B.M的体积分数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X的质量分数
(4)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再加入3.00molM,3.00mol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平衡不移动
B.重新达平衡后,M的体积分数小于50%
C.重新达平衡后,M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原平衡的1.5倍
D.重新达平衡后,Y的平均反应速率与原平衡相等
E.重新达平衡后,用X表示的v(正)比原平衡大
(5)若容器为绝热恒容容器,起始时加入4.00molX,2.00molY,则达平衡后M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1.5mol/L(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l)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所成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中的哪一个()

搜集下列短文中的有用信息,分析整理后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如果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全部到达地面,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人类都不可能生存。地球的周围包围着厚厚的大气层,在大气层的上部,距地面20—50km的高空有一层叫做臭氧的物质,它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来的对生命有害的紫外线,是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和进化的重要条件。由于电冰箱内长期使用氟利昂,当电冰箱损坏后,其中的氟利昂就将散到大气中,破坏臭氧层,对地球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1987年在世界范围内签署了限量生产和使用这类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现在已经研制出氟利昂的代用品,如R134a,环戊烷等。我国在1991年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并将于2002年停止生产氟利昂。
(1)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
(2)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_______吸收了。
(3)紫外线的主要性质是__________。请举生活当中应用紫外线的一个例子__________。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__;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
| 材料 |
衣服 |
锡箔纸 |
泡沫 |
材料 |
衣服 |
锡箔纸 |
泡沫 |
|
| 距离 |
较长 |
长 |
短 |
响度 |
较响 |
响 |
弱 |
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AB和CD是挡板左侧的发光点S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上作出发光点S。(要求留下作图痕迹)
如图所示,在一个水塘的表面均匀漂浮些鱼食,一只小鱼正在A处。现在小鱼在A处出发到水面取一点食物后,要回到岸边的B洞口处,请利用光学作图的方法,画出小鱼在这一过程中游动的最短路径(请保留作图中必要的辅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