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科技产业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是2010-2013年A、B两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图
图1
材料二:表1是2013年A、B两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部分相关数据表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就如何促进A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
材料一: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快、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1)结合图信息,分析城乡每位全国人大代表人口数的调整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二: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2)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期盼?并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表一:近七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单位:万人)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预计) |
340 |
408 |
495 |
559 |
611 |
631 |
650 |
注: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在900万个左右,每年新增就业人员约1000万。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1.7—2.1亿人。2008—2009年约有250万人没找到工作,2010年还有150万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预计2011年的大学生就业人数为650万人。
表二:某市2010人才供需对比
学历 |
硕士及以上 |
本科毕业生 |
大专毕业生 |
用人单位需要情况 |
19% |
48% |
33% |
劳动力的供给情况 |
17% |
57% |
26% |
表三:对3000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情况
首选地 |
沿海发达地区 |
中部地区 |
西部和北部地区 |
72.8% |
25.2% |
2% |
|
首选职业 |
白领行业 |
蓝领行业 |
新兴行业 |
71% |
27% |
2% |
(1)上述表格分别反映了我国就业状况的哪些特点?
(2)如果你是今年即将毕业的一名大学生,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应如何解决自己的就业难题?
2012《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
材料二 据统计,至今,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连续22年下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年增长6.7%(扣除物价因素)。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
(1)结合材料说明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从经济学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订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2)简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国人口普查——2010”标志,以汉字“人”和国画 “中式民居”及
英文字母“C”为主要图形元素,以国旗颜色为主要色彩。书画风格的“人”字抽象化为万
里城图形,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两条环绕的彩带源于英文字母“C”,代表“CHINA” 和
“CENSUS”,在体现了“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的主题概念及与国际接轨的普查概念。(census
人口普查)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志的设计理念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