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初行”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什么内在联系?
(3)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重要意义?
2008年我国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地方?
(3)除了图四中提到的经济特区外,还有哪四个地区被设为经济特区?
(4)我国现在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请你谈谈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62千米,这是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历史转折。
——《在历史的关节点上》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28年”的起止时间。
(2)在建国之初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哪部文献?材料二是1954年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的内容?它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哪一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 1980年中共中央为谁平反了党史上最大的冤假错案? 1986年党和政府为保障中小学生享受免费受教育的机会而颁布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和政府时时刻刻关心着农民,关注着农业,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党和政府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农业政策,有错必纠。这样,才使得我国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
请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50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执行的政策是什么?(1分)有何历史意义?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党在农业上又有着怎样的举措?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中,我党又在农业政策上犯了怎样的错误?有何消极的影响?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党又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此政策的出台带来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5)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有哪些?(请试举 2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首诗也被誉为“开国的绝唱”。 时隔近三十年后,饱经沧桑的中国又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材料二:进入21世纪,时间“再一次开始”,走向2020,届时神州大地必定。
(1)结合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治、经济方面的相关史实及影响,任举一例谈谈你对“时间开始了”的理解。
(2)“时间又开始了”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密切联系?此事件对中国命运的抉择有何影响?
(3)材料二的空白处是对祖国美好前景的展望,请你写出一句符合题意的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一项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如何评价这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