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既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又缠绕着荆棘和刺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自由贸易是国家的命脉。
——《早期经济全球化》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手段。其实现这—手段的政治、经济前提是什么?
材料二 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其主导下的“全球经济体系"提供了历史机遇。二战后,美国……精心构建了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体系。
——《全球时代的美国》
(2)据材料二,美国建立的“全球经济体系”有什么特点?二战后,美国的什么措施有利于这一体系的建立?
材料三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的支持者认为,这种新的经济形式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的唯一道路。对它的批评者来说,全球经济是难以驾驭的力量,这种力量使非常少的人获益而使许多人贫穷。
——《新全球史》
(3)你同意材料三的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二战战犯石原莞尔1929年发表演说《作为扭转国家命运之根本国策的满蒙问题解决方案》 )“对中国作战,坚决把满蒙政权握于我手中”,石原莞尔说服关东军司令官迅速占领东北是必须的,南可对付南京的国民政府,北可防御共产主义国家,此外,东北可补充日本矿产资源的匮乏。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投入南方战线(即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的兵力只占陆军总兵力的二成,其余一成留在本国,三成配置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四成配置在东北以外的其他地区。配置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军队,负有确保中国内陆作战的任务,故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如果不是由于日军主力陷在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的失败还要惨重得多。印度和澳洲的失守不是没有可能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
材料三:仅就经济方面相互支援而言,美国向其他盟国提供了总额近500亿美元的租借援助物资。英国得到的最多,近300亿;苏联其次,约111亿;中国约16亿。美国也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盟国提供军需、设施、劳务、资源等得到“逆租借”达78亿美元,其中约67亿来自英国和英联邦。此外苏联还得到英国近20亿美元的物资援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石原莞尔认为应该采用何种方式扭转日本国家命运?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多少周年?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有何作用?
(3)综合三则材料,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今天人类面临着恐怖袭击、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处理这些问题带来什么启示?
2008年北京奥运凸显和谐世界理念,其开幕式的文艺展示中,三个不同时期的“和”字,体现了中国以和为贵、和谐世界的思想主题。“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走进历史,欣赏“和谐”画卷
(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商路又叫什么?图二中,马可·波罗是哪国人?他离开威尼斯后在哪个国家生活了17年?
(2)以上图片主要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哪种方式?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3)图三的情况最终导致了什么事件的发生?
(4)图四中的黑奴要被运到何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5)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的目的是什么?最终导致什么后果?
(6)根据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简要归纳历史上影响“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
步骤三:学史明智,描述“和谐”美景
(7)通过上述探究,你可能会获得一些启示,请你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和谐世界”应该是怎样的?
请阅读下列①—⑧条,将相关史实的序号填在题后相应的国别表格中。
①由于一战的影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②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从这里开始
③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④18世纪,号称“日不落帝国”
⑤攻占巴士底狱(如下图)
⑥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⑦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⑧提出建国际联盟的建议但最终没有参加
英国 |
法国 |
美国 |
意大利 |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摘自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成文法典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
材料三:2010年5月12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任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为首相,并授权他组建新一届政府。伊丽莎白二世虽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是统而不治的君主。
——摘自新华网
材料四:这部1804年正式实施的《民法典》,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法典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在19世纪前期,法典起到了打击欧洲封建势力,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作用。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五:1933年6月16日美国颁布了一部法律,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由国家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二是由国家出面调整劳资关系。三是由国家举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购买力。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法律条文出自哪一部法律?
(2)伯利克里当政时期,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3)依据所学,判断材料三反映的英国政治制度?英国确立该制度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这部法典是由谁主持制订的?材料中认为这部法典颁布后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中提到的“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是延续了法国历史上哪一部文献的精神?
(5)材料五中“一部法律”是指哪一法律文件?从材料中能看出这部法律有何特点?
(6)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只有尊重历史才能赢得和平,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曾就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的“无端、卑鄙的进攻发表“国耻日”演说,之后奥巴马宣布12月7日为美国纪念日。
——摘编自《环球时报》
材料二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
材料三:2014年6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以战败国身份出席法国官方纪念会,共同缅怀70年前的那场登陆战。史学界评价诺曼底登陆的胜利,认为这“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美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CCTV新闻频道《老兵齐聚诺曼底相逢一笑泯恩仇》
材料四:2013年12 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此处供奉着日本二战期间犯下战争罪的战犯灵位)引发中、朝、韩等国强烈谴责,美国对此也表示遗感。
——新华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纪念日”纪念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
(2)材料二中的“大屠杀”是一场反人道的暴行,这场“大屠杀”发生于哪一年?(1分)
(3)材料三中认为“那场登陆战”有何重大意义?(2分)
(4)对比以上材料,简述德、日两国对待战争历史问题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由此对两国分别产生什么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