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省泉州市】在实验室里,小明与同学欲用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制取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并验证其有关性质。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点燃A中的酒精灯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待检验到B中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 ,把集气瓶盖好玻璃片后,正放在桌面上。
(3)将点燃的蜡烛放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 且瓶壁上有水雾出现,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接着,将蜡烛从集气瓶中取出, (填实验步骤和现象),证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4)小明同学发现装置C有一处明显错误: ,将装置C改正后放入适量的药品:
和 ,即开始制取 气体(写一种)。
指出下列符号中 “2”的意义
2Ca2+前面“2”;
右上角“2”;
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氧原子_________;②四个钠离子_______;③四氧化三铁__________;
④碳酸根离子________;⑤氢氧根离子;⑥硫酸根离子;
(10大连5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的是();
⑵t1℃时,B、C的()相等;
⑶从B的饱和溶液中提取B晶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⑷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b 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 ,状态最不稳定的是 。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浓硫酸。
(1)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2)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
(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