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
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
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
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
D.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
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材料中“某种暂时复辟”是指: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B.斯大林模式全面推行 |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1899年,德国外长在议会中的演说:”我们不能容忍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下列关于这时的世界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德国加入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中 | B.列强直接向殖民地输出资本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基础,也是了解早期罗马社会的重要文献。我们可以从中了解
A.罗马贵族为了维护特权排斥法律 | B.罗马人常以法律为工具对外扩张 |
C.罗马共和体制将被帝国体制取代 | D.罗马人对公平与权利的追求 |
“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后,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材料表明我国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 B.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
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
1934—1936年的长征是中共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主要是指
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 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变化 |
C.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转移 | D.中国革命的方式发生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