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生态关系密切。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不完善、全民生态环境意识水平较低等众多因素,造成雾霾天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如何正确对待生态环境问题。14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年来我国能源供应紧缺、环境压力加大等矛盾逐步凸显,各种因素导致发电成本不断提高。为响应中央促进节约用电,节能减排的号召,H省于2012年7月起开始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电费按月计量按月结算,用电价格随用电量增加呈阶梯逐级递增,意味着用电量越大所交电费越多。实施阶梯电价以来,居民节约用电意识明显增强。今年H省将会继续推进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改革,即将实行居民用电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将一天24小时划分为高峰、平段、低谷等多个时段,对各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电价水平,低谷时段用电价更低,以鼓励居民合理安排用电时间。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说明H省推行阶梯电价和峰谷分时电价措施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越来越普遍,其经济和社会影响日益显现。
材料一:为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出的明确部署,2015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强调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对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和体育健身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来完成,并通过财政资金支付费用。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除了保障政府部门自身正常运转需要的公共服务外,主要是政府部门为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督等职能需要的公共服务,如行业资格认定和准入审核,科研、行业规划与咨询,社会调查,中小微企业发展培育服务等;增加国民福利、受益对象(群体)特定的公益类公共服务,如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公共体育、社区事务、养老助残、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是怎样转变职能的?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角度谈谈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认识。

材料一:全国人大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参加人大北京代表团审议时表示,“据初步估算,今年我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将达到2500万的高位,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就业压力很大”。
材料二:作为人口大国,就业是我国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从“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就业是民生之本”,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目标,无不体现出缓解就业难题的紧迫性。
(1)材料一、二反映的主要经济信息有哪些?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认为国家应该为就业做哪些工作?
(3)今天的中学生是未来的劳动者,必须做好就业和创业的准备,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你应该怎样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材科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履新不到一月之际辗转深圳、珠海、佛山、广州等地。考察改革新区、参观特色企业、走访百姓人家、邀基层人士座谈,屡屡向外界发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将不会停顿和止步”的强烈信号。习近平强调,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干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请结合材科一回答: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谈谈如何更好地推进改革?
(2)谈谈我国当前的改革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材料二:2012年4月,温家宝总理深入广西、福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调研中,温家宝总理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处在合理水平。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同时,也要实行灵活审慎的宏观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在与企业家的座谈会上,温家宝总理说,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就是要打破垄断,温州试点的有些成功经验要在全国推广。
(3)材料二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场试验,一场变革,一年的追踪,见微知著;没有先例,只有先行,听得见的坚定,看得着的智慧。——中国(上海)自贸区一周年
材料一: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挂牌成立。(上海)自贸区肩
着对内市场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外市场开放、拓宽经济发展空间,打造改革开放升级版的重任。
注:自由贸易区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材料二:(上海)自贸区设立一年来,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对于自贸区的发展,李克强总理点赞,“自贸区有大未来,上海有大未来”!
镜头A:5分钟与5天。黄浦区商务委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何雪峰要在五分钟内对提请企业注册的多份材料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进入正式审批环节,而此前的预审工作需要耗时五个工作日。
镜头B:1年-20年。自贸区成立一年间,企业入驻数量已经赶超过去二十年的总和。与此同时,事前审批逐步取消,事中事后监管能不能跟上,都考验着政府的能力。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谈谈(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知识,分析自贸区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