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列空格里,用“原子、分子或离子”填空
(1)水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氧气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2)带电的原子叫____________。
(3)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仪器b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为.装置E中,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制取二氧化碳时,用装置F替代装置B的优点是.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G~J所示装置对氨气的制取、性质进行探究.
①装置I中的现象是,
②装置H的作用是,
③根据氨气的性质,J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填"K"、"L"或"M")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请你按要求填空.
老师在课堂上做钠的性质实验,先用小刀切下绿豆大小的一块,可以看到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再放入滴加过酚酞试液的水中,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变红。反应后产生一种气体,经检验其密度最小且具有可燃性。
根据以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钠的物理性质(答出一条即可)。
(2)解释任一处划线现象的原因。
(3)如果在实验室中制取该反应产生的气体,收集方法为。
(4)反应完毕,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5)反应完毕,向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现提供固体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乙醇和必需的仪器,并查得如下资料。
请设计一个"看得见"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
今年5月我市九年级学生进行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考到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一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
(1)A图中,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火焰的部分迅速加热;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加热的目的是。
(2)B图中,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的因素是,两物质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小。
(2)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若将20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
,此时溶液为(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