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 
|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 
|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 
|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 B.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 
| C.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 B.中华民国建立 |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太平天国运动中,一方面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天下人”平分“天下田”;但也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说明太平天国
| A.比较注重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 B.经济政策与政治制度脱节 | 
| C.政策法令具有极大随意性 | D.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的范畴 |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 
|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中国清王朝也于1732年设立军机处,极权政治进入新阶段。从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演进的角度来看,这一论述意在强调()
| A.英国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 B.世界政治文明的渐进性 | 
| C.英国政治文明的开创性 | D.英国政治文明的复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