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咦!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 主薄。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分宁:地名。②主簿:官名。③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下场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可爱者甚()(2)清涟而不妖()
(3)有狱久不()(4)乃手版归()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水陆草木花部使者荐
B.此人一一具言所闻宫室、器皿、人物
C.委手版归不知有汉
D.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计其长曾不盈寸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通过写一讯立辨久不能决的案件和辞官反对杀人以媚人两件事,体现了周敦颐才智过人和             的优秀品质。(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① 甚之()②阡陌交通()
无论魏晋()④不知有汉()
写出下列各词的古今异义
①妻子古:今:
②绝境古:今: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可能对村人说了什么?
答:

文中“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如何理解?
答:

句子翻译
①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把上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v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莲说》的“说”,《陋室铭》的“铭”都是古代的文体。
B.《陋室铭》一文押同一个韵,除最后一句外,偶句押韵。
C.《爱莲说》一文中“爱”是全文的感情主线。
D.《陋室铭》一文除最后一句外,全是散句,而《爱莲说》一文则骈散结合。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注释】: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án):切成块的肉。
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相同的一项()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久之,目似瞑。
D.其人已心怪之。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公其人已心之惟胡饼中间少许其人愧甚而退
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文中可以看出王安石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②敕(chì):皇帝的命令。③战战惶惶:害怕得发抖。④浆:凡较浓的液体都可叫做浆。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魏文帝之闻:听说
B.其父钟繇曰语:话语
C.可二子来令:叫
D.毓曰对:回答

选择与“魏文帝闻之”中的“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楚王闻之 B.子将安之
C.人问之 D.母甚异之

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卿面何以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