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用汲,字明受,晋江人。为诸生时,郡倭,客兵横市中。会御史按部至,用汲言状。知府曰:“此何与诸生事?”用汲曰:“范希文秀才时,以天下为己任,乡井之祸不关诸生耶?”举隆庆二年进士,常德同知,入为户部员外郎。
万历六年,首辅张居正归葬其亲,湖广诸司毕会。巡按御史赵应元独不往,居正嗛之。及应元事竣得代,即以病请。王篆者,居正客也,素应元,且迎合居正意,属都御史陈炌劾应元规避,遂除名。用汲不胜愤,乃上言:
御史应元以不会葬得罪辅臣,遂为都御史炌所论,坐托疾欺罔削籍,臣窃恨之。夫疾病人所时有,今在廷大小诸臣,曾病请者何限。御史陆万钟、刘光国皆以巡方事讫引疾,与应元不异也,炌何不并劾之?即炌当世宗朝,亦养病十余年。后夤缘攀附,骤列要津。以退为进,宜莫如炌。己则行之,而反以责人,何以服天下?陛下但见炌论劾应元,以为恣情趋避,罪当罢斥。至其意所从来,陛下何由知之?
孟子曰:“君之恶其罪大。”臣则谓逢相之恶其罪更大也。陛下天纵圣明,从谏勿咈。诸臣熟知其然,争欲碎首批鳞以自见。至若辅臣意之所向,不论是否,无敢一言以正其非,且有先意结其欢,望风张其焰,是臣所谓逢也。今大臣未有不逢相之恶者,炌特其较著者尔。
以臣观之,天下无事不私,无人不私,独陛下一人公耳。陛下又不躬自听断,而委政众所阿奉之大臣。大臣益得成其私而无所顾忌,小臣益苦行私而无所诉告,是驱天下而使之奔走乎私门矣。陛下何不日取庶政而勤习之,内外章奏躬自省览,后宣付辅臣,俾之商榷
疏入,居正大怒,欲下狱廷杖。会次辅吕调阳在告,张四维削用汲职,帝从之。居正以罪轻,移怒四维,厉色待之者累日。用汲归,屏居郭外,布衣讲授,足不践城市。
(节选自《二十四史·明史》,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倭,客兵横市中被:遭受。
B.素应元憾:遗憾。
C.君之恶其罪大逢:迎合。
D.张四维削用汲职拟:打算。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乡井之祸不关诸生耶?今其智反不能及
B.曾病请者何限使工药淬之
C.望风张其焰项庄拔剑舞
D.而委政众所阿奉之大臣乃设九宾礼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王用汲为人刚正、遇事敢为的一项是
①会御史接部至,用汲言状            ②陛下天纵圣明,从谏勿咈
③用汲不胜愤,乃上言                ④逢君之恶其罪大
⑤今大臣未有不逢相之恶者            ⑥屏居郭外,布衣讲授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用汲年轻时就性格刚直,敢说敢做,外籍军人在本地横行不法,他及时向来巡查的御史反映情况,表现出关心民生疾苦、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怀。
B.首辅张居正归葬其亲,湖广各地官员都去悼念,赵应元没有去,张居正因此心怀不满,张居正的门客王篆迎合其意,让陈炌诬告弹劾赵应元。
C.王用汲上谏时,痛斥了陈炌等人阿谀奉迎宰相的不良行径,并含蓄委婉地劝诫皇帝,对于国家政务,应该亲历亲为,避免出现偏听则暗的不利局面。
D.王用汲直言上谏而触怒了张居正,皇帝听从大臣的的意见免其官职,丢官后的王用汲隐居城外,以平民的身份教授学生,再也不愿进入纷扰的城中。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应元以不会葬得罪辅臣,遂为都御史炌所论,坐托疾欺罔削籍,臣窃恨之。
(2)陛下何不日取庶政而勤习之,内外章奏躬自省览,后宣付辅臣,俾之商榷。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倪思,字正甫,湖州归安人。乾道二年进士,累迁秘书郎,除著作郎兼翰林权直。光宗即位,欲试思能否,一夕并草除公师四制,训词精敏,在廷诵叹。
侍立修注官,直前奏:“陛下方受禅,金主亦新立,欲制其命,必每事有以胜之,彼奢则以俭胜之,彼暴则以仁胜之,彼怠惰则以忧勤胜之。”又请增置谏官,专责以谏事。又乞召内外诸将访问,以知其才否。
初,孝宗以户部经费之余,则于三省置封桩库以待军用,至绍熙移用始频。会有诏发缗钱十五万入内帑备犒军,思谓实给他费,请毋发,且曰:“往岁所入,约四百六十四万缗,所出之钱不及二万,非痛加节,则封桩自此无储。”遂定议犒军岁以四十万缗为额,由是费用有节。又言:“唐制使谏官随宰相入阁,今谏官月一对耳,乞许同宰执宣引,庶得从容论奏。”上称善,除礼部侍郎。
上久不过重华宫,思疏十上,言多痛切。会上召嘉王,思言:“寿皇欲见陛下,亦犹陛下之于嘉王也。”上为动容。时李皇后预政,思进奏:“人主治国必自齐家始,家之不能齐者,不能防其渐也。始于亵狎,终于恣横,卒至于阴阳易位,内外无别,甚则离间父子汉之吕氏,唐之武、韦,几至乱亡,不但鲁庄公也。”上悚然。赵汝愚同侍经筵,退语人曰:“谠直如此,吾党不逮也。”
兼权吏部侍郎,出知绍兴府。宁宗即位,召除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御史姚愈劾思,出知太平州,历知泉州,建宁府,皆以言者去。久之,召还,试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嘉定十三年卒,谥文节。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七》,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立修注官权:代理
B.非痛加节,则封桩自此无储撙:节制
C.时李皇后预政浸:渗透
D.历知泉州、建宁府,皆以言者去论:弹劾

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直接表明倪思“谠直”的一组是
①训词精敏,在廷诵叹②权侍立修注官,直前奏
③思疏十上,言多痛切④思谓实给他费,请毋发
⑤谠直如此,吾党不逮也⑥时李皇后浸预政,思进奏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倪思文才卓越突出,在担任秘书郎期间,他曾一晚一并起草了四道含意辞藻精确敏捷的除授公师的制书。
B.倪思政治视野开阔,注重真才实学,他能够从宋金对峙的形势中发现制敌死命的方法,又请求皇帝允许自己召见朝廷内外将官,通过咨询问话来考察他们有无真正的才干。
C.孝宗因户部有多余的经费,就在三省设置封桩库来准备军用,后来经费挪用频繁,针对这一情况,倪思就大力节制犒军费用,这样才使情况有了好转。
D.在礼部侍郎任内,倪思关注皇室后宫生活,他曾多次奉劝皇上应多到重华宫去看望寿皇。他又建议国君整治家庭,严防汉唐后宫乱政的历史悲剧重演。

把文中画横线及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谏官月一对耳,乞许同宰执宣引,庶得从容论奏。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选自(《项羽之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题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各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③抗章:向皇上上奏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忧虑,忧患
B.斩之以徇:谋求
C.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宿卫罢典:主持,主管
D.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省阅:审视阅览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
B.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
C.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
D.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 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赵概借此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苏舜钦等人因聚众饮酒被放逐贬谪,赵概认为如把这些参与群饮的名士贬谪不用,会让 士大夫们因不满而心生怨恨,于国不利,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但赵概即使 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各,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 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连一句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2)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食有余谷,辄恤穷匮。人有臻遗,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闻者皆嗟叹之。猎者时往寄宿,文夜为担水而无倦色。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飏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袴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飏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成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曰:“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曰:“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来也。”又问曰:“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曰:“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又问曰:“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又问曰:“苟世不宁,身不得安。今将用先生以济时,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 隐逸》)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之造:拜访
B.食有余谷,辄穷匮恤:救济
C.取其粗者,示不而已逆:违背,拂人意。
D.采竹叶木实,盐以自供贸:购买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临安令万宠迎 / 置县中 / 及苏峻反破余杭 / 而临安独全 / 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B.临安令万宠迎 / 置县中 / 及苏峻反破余杭 / 而临安独全 / 人皆异之 / 以为知机
C.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 / 及苏峻反 / 破余杭 / 而临安独全 / 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D.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 / 及苏峻反 / 破余杭 / 而临安独全 / 人皆异之 / 以为知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10多天也不回家。后来父母死了,他守孝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立业,干脆离别家乡,到名山大川游历。
B.王导听说郭文的名声大,派人请他出山。郭文不肯坐船乘车,自己挑了担子徒步行走。朝中官员都来看望郭文,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
C.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竟安然无恙。打猎的人经常到他那儿寄宿,并在夜里为他挑水,毫无厌倦之色。
D.郭文在王导的园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园。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归山林,王导不答应。后来郭文寻了个机会逃出,欲继续过与猛兽为友的日子。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许文岐,字我西,仁和人。祖子良,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父联枢,广西左参政。文岐,崇祯七年进士。历南京职方郎中。贼大扰江北,佐尚书范景文治戎备,景文甚之。迁黄州知府,射杀贼前锋一只虎,夺大纛而还。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
十三年迁下江防道副使,驻蕲州。贼魁贺一龙、蔺养成等萃蕲、黄间,文岐设备严。贼党张雄飞将南渡,命游击杨富焚其舟,贼乃却。巡抚宋一鹤上其功。副将张一龙善驭兵,文岐重之。尝共宿帐中,军中夜呼噪,文岐曰“此奸人乘夜思遁耳”,坚卧不出。质明,叛兵百余人夺门遁,一龙追获尽斩之,一军肃然。杨富既久镇蕲,一鹤复遣参将毛显文至,不相得,兵民汹汹。文岐会二将,以杯酒释之,始无患。
十五年,左良玉溃兵南下大掠。文岐立马江口迎之,兵莫敢犯。时警报日急,人无志,会擢督粮参政当行,文岐叹曰:“吾为天子守孤城二载矣,分当死封疆,虽危急,奈何弃之。”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无何,荆王府将校郝承忠潜通张献忠。明年大举兵来攻,文岐发炮毙贼甚众。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献忠闻其名,不杀,系之后营。时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同,文岐密谓曰:“观贼老营多乌合,凡此数万卒皆被掠良民,若告以大义,同心协力,贼可歼也。”于是相结,期四月起事,以柳圈为信。谋泄,献忠索之,果得柳圈,缚文岐斩之。将死,语人曰:“吾所以不死者,志灭贼耳。今事不成,天也。”含笑而死,时文岐陷贼中已七十余日矣。事闻,赠太仆卿。
(节选自《明史》)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文甚之倚:倚重
B.时警报日急,人无志固:坚定的
C.时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同系:联系
D.于是相结,期四月起事阴:暗地里

下列对原文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B.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C.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D.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文歧作战勇武。当贼寇在江北一带作乱时,文歧辅助尚书范景文进行防御。在黄州知府任上,与敌军的交战中射杀了敌军的前锋一只虎,最后夺得敌军大旗而还。
B.许文歧智勇双全。驻守蕲州期间,贼寇头目贺一龙、蔺养成等聚集于蕲州、黄州一带,许文歧严密防备;后来贼党张雄飞将要南渡长江,文歧用计迫使贼党放弃这次计划。
C.许文歧善于协调将领之间的关系。久镇蕲州的杨富与新到的参将毛显文不和,弄得兵民不安,文歧在宴会中消除了两人的矛盾。
D.许文歧忠于朝廷。形势紧迫,人心惶惶,许多人没有固守阵地的想法,许文歧仍要坚守;他没有被杀的原因,在于他立志消灭叛贼。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
(2)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尹师鲁墓志铭
欧阳修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其才能。至其忠义之节,处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古今,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至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士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钱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高其议论,或其才能多:赞美 B.处达,临祸福穷:困境
C.上书讼师鲁以公钱部将贷:宽恕 D.至南阳求医舁:抬着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B.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C.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但对于其材能和品节,人们却未必完全了解。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D.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把文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②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