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北孝感中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óu):仇敌。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沉溺声色 |
C.及凯旋而纳之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
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终至一夫夜呼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
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 |
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
D.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
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曹刿论战》)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徧 ()(3)神弗福也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忠之属也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B.何以战可以为师矣 |
C.乃入见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D.又何间焉且焉置土石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结合语句,你发现曹刿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豫章①大祲②。新建县一民,乡居窘甚,家只存一水桶,售银三分。计无复之,乃以二分银买米,一分银买信③,将与妻孥④一饱食而死。炊方熟,会里长至门,索丁银。里长远来而饥,欲一饭而去,辞以无。入厨见饭,责其欺。民摇手曰:“此非汝所食。”因涕泣告以故。里长急倾其饭而埋之,曰:“若何遽⑤至此!吾家尚有五斗谷,负归以延数日。”民感其义而随之,得谷以归。出之,则有五十金在焉。民骇曰:“此必里长所积偿官者,误置其中。渠⑥救我于死地,我安忍杀之!”持金还之。
【注】①豫章:郡名,在今江西。②祲:这里指遭灾。③信:砒霜,一种毒药。④孥:儿女。⑤何遽:如何。⑥渠:他。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是()
A.新建县一民,乡居窘甚(难堪) | B.欲一饭而去(吃饭) |
C.里长急倾其饭而埋之(吃完) | D.负归以延数日(邀请)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因涕泣告以故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
B.则有五十金在焉且焉置土石 |
C.将与妻孥一饱食而死登轼而望之 |
D.因涕泣告以故属予作文以记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民感其义而随之,得谷以归。
②渠救我于死地,我安忍杀之!”这则故事中里长和乡民各自表现了哪些优秀品质,请分别简要概括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灾祥。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
(1)孙叔敖疾(2)戒其子曰
(3)吾不受也(4)王果以美地封其子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从孙叔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名之者谁?⑵醉翁之意不在酒
⑶云归而岩穴暝⑷野芳发而幽香与“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告之于帝 |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C.如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原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篇游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的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比至陈 ()(2)将军身被坚执锐()
(3)皆刑其长吏()(4)梁以此奇籍()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陈涉乃立为王/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 B.辍耕之垄上/杀之以应陈涉 |
C.其季父项梁/ 略知其意 | D.若为佣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
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毋妄言,族矣。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选文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