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记崂山太平宫——狮子峰之游
早晨,我跟爸爸乘上了去崂山的公共汽车。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偎山临海的仰口海湾停车场。
我们下车后,沿着蜿蜒曲折的石级小路向上走。山路上游人熙来攘往。我们随着游人往上走,过了几座别致的小桥和亭子,来到了坐落在群峰之中的太平宫门前。我看见砖石围成的院落,高高的石级上面有很高大的门楼,门楼的红漆门上铜钉闪闪发光,院墙顶上露出灰瓦的殿顶。
我走进正殿。殿内当门有一个高约五米的神像。他身穿盔甲,瞪着一双大眼睛,手执一对竹节钢鞭,威风凛凛。在它的两侧,各有一尊略小的塑像,也都身穿盔甲,手执兵刃,威风凛凛。室内烟雾缭绕,香上的轻烟袅袅上升。着蓝衣的道士在拈香祷告。
我到了院东,一眼认出了“绵羊石”。它的形状酷似一只大绵羊。“绵羊石”上还刻着臧克家的诗。“绵羊石”后面有个石头钟亭,内悬一口很大的仿古钟。钟粗大到要两个大人拉手才能抱过来,有一人多高。据说这钟声能传到十几里外的地方。此系崂山一大景观,名叫“上宛晓钟”。
走出太平宫东门,猛抬头,狮子峰矗立眼前。它那么高,棱角分明,巍然耸立,像一头威武的狮子,昂头怒吼,在薄雾的笼罩下,更显得雄伟壮丽。峰顶,“狮子峰”三个鲜艳的红漆大字闪闪发光。
我听说“狮峰观日”是崂山的又一大景观,就振作精神,沿着陡峭的小路,扶着两侧的铁链往上攀,一口气攀到了狮子峰顶。可惜我来得晚了,太阳已经升起了老高。但我并不为此感到遗憾,因为我看到了另一幅壮丽的景色:仰口海湾,碧波荡漾,闪闪烁烁,像一幅巨大的闪光缎;远处隐隐可以看到状似太阳帽的小岛和点点渔帆;在视线尽头,海天相接,成了米黄颜色。
转视南西两面,层峦叠嶂,峻峭雄奇;北面群山跌宕起伏,云雾缭绕,气象万千。我为家乡的壮丽山河感到骄傲,不禁立下誓言,努力学习,长大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照样子,写词语。
威风凛凛 青烟袅袅 ________ ________
依次写出小作者到达的地点。
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在狮子峰顶上看到的景物的?
结尾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乡间绿阴
乡间,是树的天地。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梧桐树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小河两岸是成行的垂柳。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桃树,有梨树,有杏树。。。。。春(未末)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座座坐坐)农家小院就掩映在浓浓的树阴之中
(1)把文中括号里错误的音节或汉字画去。
(2)解释词语。
枝繁叶茂:
郁郁葱葱:
(3)按要求写。
高大(反义词)___________郁郁葱葱(近义词)__________
(4)这篇短文是围绕“”这句话来写。
文中的省略号(……) 表示_____________多。
(5) 根据短文连线。
山坡上果树
公路两旁垂柳
小河两岸梧桐树
农家小院松树和柏树
(6)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7)文中的省略号(……) 表示_____________。
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嘛?再看看()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1)按原文在( )中填上准确的词。
(2)这段话写出天都峰的两个特点:()和()。
(3)“我爬得上去嘛?”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①我能爬上去。
②我不能爬上去。
③我不一定爬得上去。说明自己没有信心。
(4)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到“我”当时的想法嘛?请写出来。
(5)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母爱无言
听说过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
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地外的家的。
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带来的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肉,手开始抖。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足路费。来前,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在煤油灯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肉放在一起,看它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人当中,他母亲衣着是最褴褛的。母亲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
一次,一结婚不久的同龄朋友对我抱怨起母亲,说她没文化思想不开通,说她什么也干不了还爱唠叨。于是,我就把这两个故事讲给他听。听毕,他泪眼朦胧,半晌无语。
(1) 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2) 根据解释找出文中对应的词语。
①出门在外或者离开家乡在他乡生活的人。()
②衣服破烂不堪。()
③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3) 本文讲了哪两故事?你能概括出来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儿子珍藏腰带实际上珍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那位经常报怨母亲的人听了这两个故事,为何“泪眼朦胧,半晌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课文,回答问题。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lòu lù)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pú pǔ)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写出近义词。
特地——拜访——
(3)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4)文中能看出孔子是一个的人。
(5)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能写出孔子的一句名言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照亮别人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新的诠释。
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有一次,我搭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
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 我才觉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一时调整不过来,加上对面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世上的朋友,在慢慢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会帮助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
(1)根据解释找出文中对应的词语。
①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②做好事,能够帮助别人是人间最快乐的事。()
(2)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近义词。
①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新的诠释。()
饿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
③后来 我才觉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
(3)“盲人提灯笼”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写出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借花献佛:花指_______________佛指____________
为善至乐:善指_______________乐指_____________
(5)“照亮别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