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基本步骤如下:配制培养基~倒平板~X~培养~观察。请回答:
(1)幽门螺杆菌培养的特殊条件是 。
(2)步骤X表示 。在培养时,需将培养皿 放在恒温培养箱中。
(3)可用于纯化培养Hp并计数的方法是 。
Ⅱ.下图是家庭常用的酿酒装置,该装置构思巧妙,使用方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发酵阶段,铁锅1的作用是与铁锅2和无底木桶共同形成 的环境。
(2)酒精发酵过程中,不会有大量酒水混合物流出,试说明原因 。
(3)待发酵产生大量酒精后,还要将米酒与酒糟分离,从分离原理看,该装置是一个 装置,铁锅1在该装置中起的作用是 。
下面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请选出上图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图形,并按分裂顺序连接起来:_________。
(2)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图C细胞的名称为______;
(3)图F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
(4)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请参照此图,在右下图中绘制此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
某校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人的眼睑遗传(为常染色体上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各班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亲本 子代 |
第一种情况 |
第二种情况 |
第三种情况 |
双亲全为双眼皮 |
双亲只有一个为双眼皮 |
双亲中全为单眼皮 |
|
双眼皮数 |
120 |
120 |
无 |
单眼皮数 |
74 |
112 |
子代全为单眼皮 |
分析表中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你根据表中第__种调查情况,就能判断__眼皮为显性。
(2)假设控制眼睑遗传的用A、a表示,则眼睑的遗传可以有__种婚配方式。
(3)调查中偶然发现,某人一只眼为双眼皮,另一只眼为单眼皮,请你用所学遗传知识提出一种可能的解释:______________。
(4)表中120:74这个实际数值与理论假设有较大误差,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在小鼠中,有一复等位系列,其中三个基因为:AY=黄色,纯合致死;A=鼠色,野生型;a=黑色。列在前面的基因对列在后面的基因是显性。这一复等位基因系列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就是说,对于每一只小鼠而言,只可能有其中的两个基因。AYAY个体在胚胎期死亡。
(1)现有下列2个杂交组合,问它们子代的表型如何?
①AYa(黄)×AYa(黄),它们子代的表型为;
②AYa(黄)×AYA(黄),它们子代的表型为。
(2)假定进行很多黄色鼠与鼠色鼠的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问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很多黄色鼠与黄色鼠的杂交,你预期每窝平均生几只小鼠?为什么?
(3)一只黄色雄鼠(AY)与几只黑色雌鼠(aa)杂交,你能不能在子代中同时得到鼠色和黑色小鼠,为什么?
I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⑴ 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将表现为图中C曲线。
⑵ 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⑶ 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⑷ 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
Ⅱ帕金森氏症的主要表现为运动时不自主的震颤,患者十分痛苦。瑞典科学家卡
尔松等在研究帕金森氏症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因此而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卡尔松等在研究时发现,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神经未梢中“多巴胺”缺乏;“多
巴”是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现在已知,“多巴”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多巴胺”,而一
种名为“利血平”的药物可耗尽神经未梢内的多巴胺。分析并回答:
(1)在神经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形式所经历的变化是。
(2)某学校高三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病因作出了许多假设。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同学们作出的最可能的假设是。
(3)请你根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品,补充和完善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预测实验结果,以检验对假设的验证。
I.主要的实验材料和用品:小白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注射器等。(实验不需要再另行分组)
II.实验步骤:①
②
③
III.实验结果:
(4)请设计一张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
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图科学家保尔·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尔3位科学家,以奖励他们对神经系统“信号传导”的研究成果。这项成果对于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神经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两个神经细胞之间有一个宽约200~500 nm的缝隙,并且这两个神经细胞通过“突触”连结。右图表示一种脊椎动物普遍具有的化学突触及信号传导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信号的传递只在某些化学物质(如乙酰胆碱)参与下完成,神经递质由前神经元合成,经过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后者再与______融合,使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2)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兴奋,而在突触前膜上没有“受体”,导致信号传导的特点是______。
(3)兴奋通过突触由前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后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报道,当大脑里乙酰胆碱(Ach,一种神经递质)浓度增高时,信息传递快,记忆增强,思维敏捷。如下图为实验人员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实验图: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仪(轴突中已除去突触小泡)
下表为不同浓度Ach刺激下C、D两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请分析回答问题:
Ach浓度(µmol•L-1) |
C处感受刺激时间(ms) |
D处感受刺激时间(ms) |
0.1 |
5.00 |
5.56 |
0.2 |
5.00 |
5.48 |
0.3 |
5.01 |
5.31 |
0.4 |
5.01 |
5.24 |
0.5 |
5.00 |
5.16 |
①C处的数据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处的数据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轴突中除掉突触小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