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社会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勇于探究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法,他们开展了“关于母亲河水污染治理方法”的课题研究。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必须尽快治理被污染的河水,关系到居民生活和生产发展,然而治理河水污染遇到了这样一些具体问题:
居民:我们反映的意见似乎没有什么作用,也不知道究竟谁能具体管一下这个事情。环保局工作人员: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分散在环保、水利、交通、国土、公安等多个部门,分管部门间关系不明确,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被肢解和架空。
(1)九(2)班的同学可以告诉居民通过哪些途径反映问题?
(2)居民反映问题体现了公民行使何种政治权利?行使它有何意义?
(3)你如何评价和认识九年级(2)班同学的行为?
(4)你认为该班学生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可能会有哪些收获?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多年快速增长,国家财富积累大增,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如今我国的GDP总量居世界的第二位。
材料二:目前,虽然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达到小康,但人均GDP尚排在世界百位之后,城乡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农村仍然落后,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2)请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材料一: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国有经济的比重虽然有所降低,但它依然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
(1)材料一中提到的属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经济形式分别是什么?
(2)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对非公有制经济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
(3)要坚持和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材料一: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57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4%。
材料二:养殖专业户张先生针对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变化,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这些年我们村的变化可真大。燃有沼气,饮有山泉,病有医保,地有高产,村民讲卫生,处处换新颜……”
(1)材料一中,2014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变化说明了什么?
(2)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发生变化的原因。(三点即可)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中央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掀开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篇章。
我市某中学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法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假如你是该校学生,请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时事解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以及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涵盖依法治国的各个方面。
(1)请你写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主题班会】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以立法的形式,将12月4日设定为国家宪法日。为庆祝国家宪法日的到来,学校九年级(1)班以"宪法在我心中"为主题召开了班会,同学们围绕所学的宪法知识,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公民守法首先要遵守宪法。
(2)围绕所学的有关宪法知识,请你也发表一下看法。
【与法同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作为小公民,应如何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情境分析
2008年,被称为"学霸"的周浩以青海省高考理科前五名成绩考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但周浩是一个动手能力特别强的人,最喜欢的是捣鼓机械,对所学生命科学专业和相关学术理论竟毫无兴趣。没有兴趣的专业让周浩痛不欲生,每天接受的都是纯粹的理论更让他头脑发胀,对于未来也变得非常迷茫。他曾试着改变自己的处境,旁听、转院、休学都没有解决问题。2011年,他毅然决定放弃在北京大学的学习机会,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找到兴趣点后的周浩重新拾回了对学习的热情。凭借北京大学的理论基础和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技术学习,周浩慢慢朝着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道路发展,他成为了学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还成功入围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周浩曾开心的说:"我所学的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而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只要在适合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上工作,都会很强大的!"
(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是只有上名牌大学或成为科学家,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是为什么?
(2)上述材料中,周浩的言行对我们选择职业有哪些启示?
(3)即将初中毕业的你,有怎样的职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