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九年级某班最近班纪、班风很差,上课有人讲笑话、吃零食、递纸条;教室里脏乱不堪,卫生无人打扫;同学之间经常为一点小事而大打出手;各种文体活动,报名者甚少;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急剧下降……
(1)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员,你打算怎样关爱这个集体?(至少谈两个方面)
(2)你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七年级(6)班在学习本学期内容后,老师带领学生组织了一次以“生命”为主题的论坛活动,同学们通过查资料、上网等方式收集到如下信息,请参与活动。
信息一:近年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五省市持续严重干旱。百年大旱的极端气候灾难,主要原因是人类工业活动破坏了大气层引起的气候变化。在抗旱斗争中,我们完全有理由提醒一句“只有保护好大自然,才能保护好生命。”
(1)联系所学知识,谈谈“只有保护好大自然,才能保护好生命。”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信息二:2014年央视“感动中国”人物刘盛兰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的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2)联系所学知识,谈谈刘盛兰的事迹给我们对于人生价值怎样的启示?
信息三:2013年2月27日上午,襄阳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发生踩踏事件,造成4名学生死亡、多名学生受伤。血案发生后,“学生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我市中小学的安保工作都全面升级。
(3)请就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向学校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阅读对话,回答问题。
(1)请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分析政府这样做的合理性?
(2)你应树立怎样的公平意识?
2014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了市民热议。请你一起参与其中。
2012年部分国家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
国家 |
中国 |
韩国 |
日本 |
法国 |
美国 |
数量(本) |
4.39 |
11 |
8.5 |
8.4 |
8.7 |
(注: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部分市民感觉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多为走马观花的阅读;阅读的目的性也在增强,多数集中在励志类、职场技巧类、教辅类、养生类,古典文学、社科类图书很少光顾;“90后”年轻人是阅读电子书主力军;迫于升学的压力,中小学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教科书和辅导书上,课外阅读成了奢求,如有课余时间则喜欢看漫画、魔幻、言情小说)
⑴ 以上材料反映了哪些信息?你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⑵ 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们中学生为什么要加强阅读?
我们中学生要坚持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感受书的魅力,让书香充盈校园。
⑶ 你将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材料一:蛇年正月初一,婉转动听的黄梅戏在美国纽约法拉盛高中礼堂唱响,这是安徽省演艺院团第三次访美,6场精彩表演完美收官,“皖风微韵美洲行”又一次向世人生动课“安徽故事”。
材料二:丰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培育了崇德向善的沃土,“中国好人榜”开评以来,安徽有600多人上榜,近两年,江淮大地出现了太多的“最美”,最美孕妇彭伟平、最美教师焦玉兰、最美护士徐晓霞……一个个普通的名字镌刻了安徽人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了安徽人的道德海拔。
(1)“皖风徽韵美洲行”诠释了哪些理念?(至少2条,4分)
(2)“丰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培育了崇德向善的沃土“,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争做“最美安徽人“,你认为自己应该做的哪些努力
材料一:2013年9月22日,我国153个城市开展了“无车日”活动,主题是:“绿色交通、清新空气”。当天,许多市民都选择了步行、骑自行车和乘公交车的出行方式,积极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
材料二:见下图
(1)造成大雾天气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除汽车造成的污染外,还有哪些?
(2)开展“无车日”活动体现了哪些基本国策和发民用工业战略?
(3)面对空气污染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无车日”成为常态?(从政府、个人两个角度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