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1)上片中的“不似” 二字,具体含义是什么?
(2)词中写到了哪些“恼人风味” ?
(3)上下片都写到“梅”,写法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清平乐张炎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注释】张炎(1248—1319),宋末词人。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宋亡时,年二十九,家产籍没,至以卖卜为生。至元二十七年(1290),曾北游大都,次年春后南归。晚年落魄纵游于金陵、苏杭一带。这首词写于元兵南掠,春日游西湖,人迹杳杳之时。
上片如何表达“伤春”之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下阕燕子、夜雨两个意象内涵丰富,试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塞外杂咏①
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一首诗。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③琼瑶:美玉。
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简析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此题答在答题卡的D区中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①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①郊扉:郊居。
诗歌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概括。
本诗的五、六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3 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菩萨蛮 黄鹤楼
1927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①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②九派:派,水的支流。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③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第一、二句之意,渺无边际的长江,横贯在大地上,漫长的铁路线贯穿南北。
B.上片第三、四句之意,烟雨无边无际,龟山和蛇山,夹扼着滚滚东去的长江。
C.下片第一、二句之意,黄鹤飞到了遥远的天上,此地只剩下供人游览观赏的黄鹤楼。
下片第三、四句之意,端起酒杯洒向滔滔江水,心潮像长江巨浪,一浪高过一浪。
本词上片语言运用颇具特色,请从炼字、句式、押韵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本词下片中“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根据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