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宇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此时实验中要控制 不变。
(4)小宇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2-1-38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如图甲是我国某公路两旁风光互补路灯系统的外景,其中的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风机叶片和发动机组成;该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
(1)风力发电利用的是风能,风能是清洁的、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风力发电机利用___________原理把________转化为电能;
(3)由图乙图像可知,能使该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电能的风速范围是____________(用图像中的字母表示);
(4)下表给出的是在不同风速下该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
平均风速(m/s) |
2 |
4 |
8 |
16 |
输出功率(W) |
1.25 |
10 |
? |
640 |
①当风速为8m/s时,该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______ W;
②当风速为16m/s时,这台风力发电机工作1s所产生的电能可供1只“12V 60W”电灯正常工作2s,那么风力发电机发电的效率为__________。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中导体两端电压与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图中R0的阻值为10Ω,电源电压恒为3V;他分别用5Ω、10Ω、20Ω等三个电阻替换Rx接在ab之间,并读出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Ux-R图像。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压表接在Rx两端;
(2)根据图像信息可知:串联电路中,其中一导体R0的电阻不变时,另一导体Rx的电阻越大,Rx两端电压越______;由此规律可知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将变______;
(3)如果用导线替换Rx接在ab之间,则电压表的示数为接近_____V;若电阻Rx断路,则电压表的示数接近_____V;
(4)小明同学在ab间接入某一未知电阻Rx(定值)时,电压表的示数为0.5 V,则Rx的阻值是_____________Ω;若电压表的示数为Ux ,则计算Rx的表达式为:Rx =__________。(用字母Ux、R0和电源电压U表示)
下面是关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的描述,请按要求填空: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_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的_____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此时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时,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18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g;放入小石块前量筒内水的体积为10mL,放入小石块后量筒内水面位置如图18乙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__ cm3,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 kg/m3。
(1)如图1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2)如图2所示的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
(3)如图3所示是小华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下表是小华在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
路程(cm) |
运动时间(s) |
平均速度 |
s1=90 |
t1=3 |
|
s2=40 |
t2=2 |
①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用金属片使小车停止,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实像,由此可以知道该凸透镜的焦距应小于_______cm;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