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周公诫子》,完成下题。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行宽裕宽裕:宽大,宽容。
B.守之以恭者,荣:荣华显贵。
C.聪明睿智聪明:聪慧,明智。
D.守之以者愚:愚拙,不巧伪。

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无鲁国骄士以:因为。
B.不任区区向往至之:的。
C.混沌待甚善之:他们,指倏与忽。
D.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与其。

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沐三握发译文:一次沐浴,要三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
B.一饭三吐哺译文: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接待宾客。
C.博闻强记译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D.可不慎欤译文:可不可以慎重呢?

下列对这篇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句“成王封伯禽于鲁”说明周公诫子的地点,突现诫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B.“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他诫子部分的总起,或曰是中心句。
C.文章末句“可不慎欤”呼应首句,加强肯定的语气,起到总结问题的作用,突出了中心句。
D.这篇文章言简意赅,说理逐层深入,给人不可置疑的感觉,读来使人心悦诚服。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本文作者是(填写人名),下列与本文作者同为“唐宋八大家”的是。

A.《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 B.《记承天夜游》作者苏轼
C.《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 D.《口技》作者魏学洢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本文主要描写了卖油翁 和陈康肃 这两个重要场景,揭示了什么道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将军宜枉驾之(          )
(3)遂用猖蹶(       )
(4)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2分)

阅读下面语段。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B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庶竭弩钝,攘除奸凶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④今贼疲于西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B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出师北伐的三个理由。

羊祜传
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听之。祜以孟献营武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莱子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释】①羊祜(hù):(221年-278年),字叔子,晋代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②都督:动词,统领,总领。 ③庠(xiáng)序:泛指学校。 ④绥(suí)怀:安抚。⑤孟献:春秋时鲁国大夫。 ⑥晏氏,名弱。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⑦翕然:安宁、和顺的样子。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于 是 吴 人 翕 然 悦 服 称 为 羊 公 不 之 名 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尽晋有()(2)吴将陈尚、潘景来()
(3)其死节而厚加殡敛()(4)禽兽先为吴人所伤()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听之。

请概括出能表现羊祜高尚品德的两个事例。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清冽 (2)潭中鱼百许头
(3)折蛇行 (4)以其境过
与“佁然不动”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父利其也(《伤仲永》) B.屋舍俨(《桃花源记》)
C.吴广以为(《陈涉世家》) D.胡不已乎(《公输》)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为什么柳宗元“闻水声”时“心乐之”,“坐潭上”时却“凄神寒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