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
|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
|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
|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
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的共识,是两岸关系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下面对“共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 B.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 |
| C.两岸实行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
| D.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
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前 |
|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 C.赶走了欧洲各国的侵略者 |
|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 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 |
|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D.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 |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
| 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 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 D.实行责任内阁制度 |
在历时八年的抗战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22次大规模战役,从“七七事变”、淞沪抗战到后来的武汉会战,中日双方以争夺大城市为主,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下列对此阶段正面战场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迟滞了日本军队的侵略进程 |
| B.积极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
| C.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族抗战 |
| D.给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