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一观点称为“修昔底德陷阱”,被西方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
材料二  2014年1月22日,《世界邮报》创刊号刊登了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访。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这样的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在专访中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这种国际关系的“铁律”,在近现代迅速崛起的德国、日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谋求霸权,德国、日本崛起后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习近平主席说:“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请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①举两例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提出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充分体现了中国不追求霸权的坚定立场?
③概述我国自古以来对外交往奉行的核心思想理念。
(3)结合当今世界形势,正在崛起的中国应该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请你提几点良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量归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语)
请回答:(1)材料一是苏俄实施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苏联“僵化的模式”是指什么?
(3)二战后,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都对僵化的模式进行改革,分别产生了什么后果?
(4)根据材料一、二造成的不同影响,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分)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四点)
(3)展望未来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下图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
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
④属于新文化时期的是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2)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明、清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出现严重危机的时期,据此回答:
近代中国落后了,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清代对外实行了什么样的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了?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田宅和爵位,废除没有军功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直接治理。
材料二: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阳王禧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供的信息,你能判断它们分别是中国历史上哪两次改革的措施吗?
(2)这两次改革的主持人是谁?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什么精神是我们值得学习?
(3)材料中一和材料二的改革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