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00 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75 周年。德国文 学家莱辛说:“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德国前总理勃兰特也曾 说过:“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你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分别是什么吗?(2分)
(2)二战中发表了什么文献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1 分)
(3)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是哪一场战役吗?(1 分)
(4)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有哪些?(1 分)
土地制度的变革,是我们学习探究历史发展变化的重要内容。完成下题。
针对下边关键词,提炼出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材料一:1750-183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
1750年 |
1800年 |
1830年 |
|
整个欧洲 |
23.2% |
28.1% |
34.2% |
英国 |
1. 9% |
4.3% |
9.5% |
中国 |
32.8% |
33.3% |
29.8% |
——摘编自郭成康著《康乾盛世的成就与隐患》
材料二:177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受到乾隆帝接见。事后,马戛尔尼感慨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
——摘自(法)阿兰 佩雷菲特著《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根据材料一,1750—1800年,与欧洲相比,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50—1830年间英国经济发展迅速,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原因。(2分)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在“盛世”的局面下,王朝却被马戛尔尼看成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3)这艘“旧船”在近代中国历史长河中遇到了大风浪,为了努力保持“旧船”不沉没,船长们进行了大抗争。请列举大风浪、大抗争的史实各一例
2013年底,杭甬运河正式贯通,把京杭运河航线向东南延伸近240公里。延传千年的“京杭大运河”将改名为“京杭甬大运河”,它第一次实现了河海沟通。
请你阅读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你列举两例中国古代开凿运河的史实。
(2)结合地图,从地理和历史角度,请你分析京杭运河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原因。
材料一:梦,即目标、理想;中国梦,即中国人的共同目标。中国梦,记录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主线。
⑴根据所学知识,把下表内容补充完整:
历史时期 |
民主革命时期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
年份 |
19世纪 60-90年代 |
1895-1898年 |
1911年 |
1945年 |
20世纪80年代 |
④ 年 |
中国人 的梦想 |
洋务 救国梦 |
① 梦 |
② 梦 |
和平 建国梦 |
③ 梦 |
全面 小康梦 |
上述梦想的 共同目标 |
⑤实现。 |
|||||
材料二: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⑵请从个人与集体关系角度谈谈对“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的理解。
材料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正是因为一代代人的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伟大的“中国梦”才越来越接近现实。
⑶材料二、三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应该弘扬哪些精神?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也。”
材料二:外侮日深,国家益趋危殆……国民今日皆已深切感觉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之意义……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在存亡危机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必集中整个民族力量,自卫自助,以抵暴敌,挽救危亡。
——1937年9月,蒋介石对中共宣言的谈话
材料三: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但是,日本方面无视大量历史事实,竟声称钓鱼岛为日本的“固有领土”。中日围绕钓鱼岛的争端不断发酵。
(1)材料一中的“割台湾.偿二百兆”源于哪一屈辱条约?对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2)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件“大梦唤醒”的史实。
(3)材料二中的中华民族到了“存亡危机之秋”,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国共两党如何共同应对这一历史事件?
(4)结合材料一二,请你为解决材料三中的钓鱼岛问题提两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