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后期,在世界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中、俄、美三国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纪录片《复兴之路》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奴境况悲惨,暴动频繁。
材料三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1862年 |
林肯颁布了《 A 》 |
1865年 |
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 |
1879年 |
B 研制成功碳丝灯泡 |
1890年 |
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高达2180万美元的产品 |
1894年 |
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 |
(1)材料一种的“上谕”开启了哪一运动?运动中出现的“新气象”主要有哪些(任举两例)?该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为改变材料二中的状况,俄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有何重要意义?
(3)请将材料三中的A、B两个空白处填充弯针。结合年表内容分析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以上分析,谈谈你对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8分)
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B、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
(3)为实现革命理想,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什么革命组织?他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006年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称“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请回答:
(1)红军长征途中哪一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召开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重大作用?(4分)
(2)红军长征的胜利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请回答:
(1)1919年6月3日,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在运动的中心、主力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请你回答:运动的中心由哪里转移到哪里,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变为什么?(4)
(2)五四运动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请你写出五四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清政府与哪国签订的什么条约?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是清政府派谁与日本签订的什么条约?条约中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
(3)材料三是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什么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阅读下列材料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从1861年至今,34年的自强,16年的变法,67年的革命,21年的改革,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2000年1月2日
请回答:
(1)“34年的自强”是指历史上的什么运动?
(2)“16年的变法”的核心事件是什么?
(3)“67年的革命”中民主革命的先驱者是谁?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