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9月3日,中国即将举行阅兵式等大规模的纪念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0分)
【狼狈为奸】
材料一    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一中两大对峙集团的名称;图二反映的是二战前夕法西斯集团结成的邪恶轴心,写出其名称。
【同仇敌忾】
材料二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蒋介石最终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
(3)为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列举国民党抗战战役一例。写出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名称。
材料三   1942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向苏联发动了突然的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按照预定的计划,德军分三路进攻,准备以速战速决方式击败苏联。德军很快逼近莫斯科近郊,苏联面临着最危急的局面。在列宁的指挥下,苏联军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4)材料三关于莫斯科保卫战的叙述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材料四 ……(希特勒)侵犯俄国只是侵犯不列颠诸岛的前奏……因此俄国面临的危险也是我们和美国面临的危险。
——丘吉尔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
(5)面对共同的敌人,各国逐渐走向联合,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标志是那一文件的签署?举一例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是怎样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
【守卫和平】
材料五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
(6)中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什么现实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正确区分改革和革命。改革强调在原有基础之上对事物进行革新,通过吸收新鲜事物来充实和完善旧基础,使其不失时代性和先进性。革命则是对原事物的彻底否定和打击,从而建立新的事物。同时,在阶级社会里,杰出人物是一定阶级的代表,他们从属于一定阶级,他们的历史作用同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历史作用是分不开的。
材料一: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成为拥有私户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二:图A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图B,沙皇在“文明”的口号下,把大批的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

材料三:有人认为,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双重性,进步的和反动的,反干涉的和侵略的,文明的和野蛮的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充矛盾又复杂的整体……他的军队把法国风尚思想和较先进的文明带到了欧洲各地,欧洲的陈旧基础被彻底动摇.
材料四: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习惯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因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的“新办法”指的是俄国历史上什么重大事件?材料中“农民……成为拥有私户的完全自由的农民”是什么意思?该法律颁布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说明了什么?材料中“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又是为什么? 图—5说明了什么?材料中的沙皇指的是谁?
问题三:结合材料三回答:拿破仑对外战争中的“反干涉”指的是什么?
“欧洲的陈旧基础被彻底动摇”的含义是什么?拿破仑在对内统治中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问题四: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该事件对日本近代化进程有何重大意义?

主题为“世界联成一体”的历史活动课上,一个小组的同学向其它同学展示了四幅选自历史教科书上的图片:

(1)他们提出挑战,请其他组同学派出一个代表,上台回答他们的问题。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能顺利完成这场挑战吗?
(1)首先,他们要求同学写出以上四幅图片内容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
图1:图2:
图3:图4:
(2)接着,他们要求上台的代表任选一幅图,然后说出图中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你会选哪一幅呢?(请注明你选择的人物,再作答)
(3)最后,他们请每个组的代表说出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请你也按以下提示,选出其中一组进行简要说明。(提示:图1与图2;图2与图3;图3与图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林肯在1858年一次演说中说:“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材料二:①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②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③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④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和警察制度。
材料三: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赎金比地价还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三可知,分别是哪次改革的内容?
(2)这两次改革的主要相同点有哪些?
(3)文中的“房子”在这里比喻的是什么?
(4)“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分别指南方和北方哪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5)什么事件结束了这两种经济制度并存的现象?在此期间,林肯政府颁布了哪两个重要法令?

阅读材料: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是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哪一事件的评价?这一事件开始于哪国?
(2)材料的作者是谁?材料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
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便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愿把手指砍掉。”
(1)下面是一道选择题,但没有题干,请根据你阅读材料获得的认识及给出答案,把它补充完整。题干:

A.发展资本主义 B.维护沙皇的统治 C.增强军事实力 D.摆脱农奴制的危机

(2)从材料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在积极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 驱使下进行的改革,势必会存在什么弊端?它的性质是什么?它对俄国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