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东西方经济体制各有利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中谋求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俄共(布)十大通过的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命令所有银行关闭四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 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
——阿瑟·林克等著《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的特点。(2 分)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匮乏感到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苏联模式的多方面的影响变成了几乎完全负面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怎样的体制造成“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
材料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具创新意义的部分,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关键性突破。
——岳麓书社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哪次会议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将建立何种经济体制?
(5)习近平强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根据以上材料,谈一谈中美苏三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也。”
材料二:外侮日深,国家益趋危殆……国民今日皆已深切感觉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之意义……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在存亡危机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必集中整个民族力量,自卫自助,以抵暴敌,挽救危亡。
——1937年9月,蒋介石对中共宣言的谈话
材料三: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但是,日本方面无视大量历史事实,竟声称钓鱼岛为日本的“固有领土”。中日围绕钓鱼岛的争端不断发酵。
(1)材料一中的“割台湾.偿二百兆”源于哪一屈辱条约?对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2)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件“大梦唤醒”的史实。
(3)材料二中的中华民族到了“存亡危机之秋”,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国共两党如何共同应对这一历史事件?
(4)结合材料一二,请你为解决材料三中的钓鱼岛问题提两条建议。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 习近平提出,中国和中亚国家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1)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发展区域。古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古丝绸之路被称为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请各举一例史实加以证明。
(3)习主席“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提出,体现了我国哪项基本国策?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共同建设有什么现实意义?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漫前夜】有学者指出,1840-1949年间的中国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从1901-1920期间,中国历史表现为“谷底”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材料一中学者所谓“沉沦”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深刻反思】在民族危亡之际,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自我反思,提出了向西方学习。
A:“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B:“窃以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盖开创则更新百度,守成则率由旧章。……不变法而割祖宗之疆土,驯至于亡,与变法而光宗庙之威灵,可以大强,孰轻孰重,孰得孰失,必能辨之者。”——摘自《公车上书》原文
C:“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2)请根据材料二说出A、B、C各自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简要概括这一向西方学习过程的特点
材料三:【革命征途】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着中国人民踏上了革命征程,开创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标志着我党开创独特革命道路的事件是什么?这一道路的特色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蛟龙号第五次下潜”。

材料二: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三号”将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落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三次科技革命内容,完成下表:

次数
开始时间
代表
作用
第一次科技革命
18世纪下半叶


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后期
电气、原子能、航空航天
第三次科技革命

信息技术

材料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方面,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同时,各省(区、市)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即地方“百人计划”。
材料四:2013年5月19日,教育部正式启动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基本均衡率达到95%。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将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明确提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是下一阶段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任务。
(3)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什么竞争?因此,我国提出了实施哪两项重大战略?

材料一: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
材料二:今年在世界多国发生了恐怖袭击案,让世界人民为之震惊。4月15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终点发生两起炸弹爆炸事件,造成3人遇难173人受伤。其中,中国公民吕令子在爆炸中遇难。
材料三:2013年8月21日,叙利亚反对派指责政府当天在大马士革附近使用化学武器,造成超1300人死亡。叙政府虽否认指控,但“化武指控”已导致局势升级,西方武力干预可能性增加。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分析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造成此问题的因素。
(3)叙利亚危机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结合当今世界主题,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4)针对以上三则材料所述问题,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上述问题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