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表示某种生物个体内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三图各属时期:甲图表示____________期细胞。图中有染色体_______条,DNA分子______个;在其上一时期有四分体______个。
(2)乙图表示_______________期细胞。有同源染色体______对,其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_。
(3)丙图细胞形成的子细胞为_______________。
(4)该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_______条。
(5)三图中含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_。
从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出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放入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液中含有核糖体和内质网完成起功能所需的物质和条件。很快连续取样,并分离核糖体的内质网。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核糖体的内质网中的情况,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放射性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大量积累,最可能的解释是
(2)放射性氨基酸继在核糖体上积累之后,在内质网中也出现,且数目不断增多,最可能的解释是。
(3)实验中,培养液相当于细胞中的。
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据图回答:
(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而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可见,;
(2)从图乙可知,2000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
(3)导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迅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为探究生态系统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取500 mL的锥形瓶4个,分别标以1、2、3、4,各加入约400 mL清水后,向3、4号瓶中加入等量河泥,向2、3、4号瓶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然后,在4个锥形瓶中各放入1条金鱼,最后加水至同一液面,密封瓶口。将1、2、3号瓶置于阳光充足的阳台上(室温不超过25℃),将4号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观察并记录每瓶中金鱼的生活状况。请分析回答:
(1)1号瓶中的金鱼与4号瓶中的金鱼相比,哪条生活时间长?为什么?
(2)哪个瓶中金鱼生存时间最长?为什么?
(3)2号与3号对照,能否说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若不能,如何设置实验才能证明?
(4)本实验所得结论是什么?
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在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种间关系。(各举一例)
(2)在稻田三重营养关系中,水稻通过 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
(3)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虫害问题,因为 。
(4)画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如图是Grove及Williams等科学家在1975年利用A、B两种植物在温室中所进行的一组实验。各组实验的外部条件一样(如光照、温度等),进行的时间一样。
柱状图(1)表示第1组实验结束后,称得A种植物的干重(去除水分后的质量),并将此质量设定为1;其余柱状图分别表示的是各组实验结束后,称得的A种植物干重与第1组A种植物干重的比值。第1组:A种植物单独种植于盆中。第2组:A种植物与B种植物地下部分同时种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盆中,地上部分分别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两容器中。第3组:A种植物与B种植物地下部分分别种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两个盆中,地上部分则同时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容器中。第4组:A种植物与B种植物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均同时种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容器及盆中。请回答:
(1)该实验主要是研究生态方面的因素对A植物生长的影响。
(2)在Grove及Williams的实验设计中:
①设置第1组是为了。
②设置第2组是为了研究对A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③设置第3组是为了研究对A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3)本实验中,A种植物与B种植物间地上部分竞争与地下部分竞争两种情况相比较,对A植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更大的是。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