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闽西山区的某村, 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具有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的古村落。在过去很长时期内,该村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着无人看管、自生自灭、干部对古村落漠视、群众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资金缺乏、旅游设施落后等问题。许多村民认为,几百年的老房子了,居住条件已不能适应现代生活,要求拆旧房建新居。古村落的保护与村民要求改善生活条件产生了矛盾。近几年,全国兴起了古村落的抢救和保护热潮。当地政府意识到,必须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力开展对古村落的抢救性保护和活态传承,防止过度开发。他们在村民中宣讲保护古村落的重大意义,在学校进行乡土民俗教育,增强了民众的保护意识。同时从政策和投入上加大力度,统一规划,落实权益,维修文物,科学整治,恢复古村旧貌,鼓励和支持群众在远离古民居的新村建筑新居。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古村落一梁一柱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正绽放新的活力。
人们对古村落和传统文化的态度的变化是如何体现认识论观点的?
2014年10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部门负责同志会议,部署做好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李克强指出,要落实国务院部署。一是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并抓住有利时间窗口,有序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资、环保等价格改革。二是瞄准群众急需、迟早要干的薄弱环节,年内在水利、环保、信息网络等领域再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推开项目融资、特许经营等模式,鼓励社会投资。推进铁路工程建设、金融、能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三是完善促进消费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四是以结构性改革推动结构调整,更好支持“三农”、小微企业、新产业特别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业态成长。五是用好用活财政货币政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适时适度运用定向举措,推进普遍性降费,支持实体经济,缓解“融资贵、融资难”。
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和“市场配置资”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我国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的依据。
材料一:目前,以电脑、手机等为终端的虚拟网络空间正在对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发生越越大的影响。网络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样式和政治参与模式,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各国民主政治进程中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潮流。然而,网络政治参与并不必然增进国家治理及其安全。而且,当网络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模式和时尚,人们享受其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带的便利之时,也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如人际交往淡化、自我的碎片化及个人隐私权的泄露等,彰显了网络生态危机的脆弱性,也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形成了巨大挑战。一种全新的治理危机——网络治理危机,正在逐步显现。
材料二:2014年10月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实现权力入笼。必须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国家的关键,它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心。政府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治政府的建设还要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的核心任务,是置宪法于崇高地位,建立公众对于法律的信仰,维护公民权利,以宪法和法律作为国家治理和公民行为的准则。
(1)结合材料一分析公民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如何发挥正能量助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结合材料一分析公民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如何发挥正能量助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并说明法治政府建设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制作技术、天文、数等输入中国。十八大指出,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得到中亚各国的赞赏。
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中亚各国领导人一致赞赏“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表示愿意积极推动、早日实现这一造福沿路各国人民的壮美愿景。
2013年,政治领域的改革深入推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制度的“笼子’’越扎越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反腐败向纵深挺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别说明党、政府和人大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发挥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013年以来,浓浓雾霾遮蔽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破解“十面‘霾’伏”的状况,国家应采取措施,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完善多元化的大气环境监督体制;公众也应提高参与意识,积极参与环境治理,为政府献计献策。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今后出现“十面‘霾’伏”的状况。
(2)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在治理雾霾过程中,公民应如何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