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孝公既用卫鞅①,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家给人足,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②于孝公,诸侯毕贺。秦封之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③见商君,曰:“君之危若朝露,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于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去之魏,弗受,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
(《史记·商君列传》节选)
[注]①卫鞅:即商鞅,因受封商、於(wū)两地十五个都邑而称“商鞅”。
②胙(zuò):天子祭祀所余之肉;“致胙”,天子尊显诸侯的仪式。
③赵良:秦国隐士。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循礼者不足多:称赞,赞扬。
B.秦王一旦宾客而不立朝捐:捐献,献出。
C.何不十五都归:回归,回到。
D.弗受,遂秦内:通“纳”,接纳,收容。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商鞅坚决变法的一组是: (  )
①反古者不可非。
②“法之不行,自下犯之。”将法太子。
③为田开阡陌封疆。
④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⑤宠秦国之教。
⑥劝秦王显岩穴之士。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公想变更法度,但又心存顾虑,商鞅援引古时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论证,坚定了孝公的决心,于是孝公下令变法。
B.变法初期遇到来自上下两方面的阻力,但未能阻止商鞅。变法取得成功之后,先前反对变法的天子、诸侯、平民都改变了态度,对产商鞅表示嘉许、祝贺、满意。
C.商鞅变法得罪了很多权贵,赵良指明商鞅处境危险,孝公一死,祸即及身,劝他不要贪恋富贵、权势,而应弃爵归田,以避祸患。
D.孝公死,太子即位,于是派人搜捕商鞅。商鞅被迫逃亡,但其所定之法反使自已陷入困境,没有办法他只好逃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孝公既用卫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②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内古文字词解释。
1.且君尝为晋君矣 2.夫人之力不及此
3.乃引其匕首秦王4.秦王之金千斤、邑万家
5.范增数项王6.沛公已去,至军中
7.愿大王少假借之8.常以身蔽沛公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①,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论语·阳货》)
孟子曰:“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孟子·公孙丑下》)
【注】廉:棱角。这里形容人的品行方正有威严。
这两个选段是围绕哪一个话题展开分析的?
孔子和孟子两人分别强调了什么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①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②。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③以兵解,文少保④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⑤以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八弟⑥已亡,其夫人自裁而死。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彰者。
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此,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烈,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选自全祖望《梅花岭记》)
【注】①江都,指扬州。②白下,指南京。③颜太师,唐德宗时太子太师颜真卿,被叛军所杀。④文少保,南宋宰相文天祥。⑤可程,史可法的二弟史可程变节投敌。⑥史可法的八弟史可刚为国捐躯。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督相史忠烈公督相:以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身份督师
B.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有旧:有老交情
C. 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审知:确实知道
D.出疏之纠:捉拿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史可法“忠义和刚烈”的一组是()
①吾誓与城为殉;②城陷,忠烈拔刀自裁;③忠烈大骂而死;④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⑤梅花如雪,芳香不染;⑥忠烈尝恨可程在此,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

A.①②④⑤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治二年,扬州城被清兵围攻,史可法知道情势不可挽回,为不辱督相之使命,他决心与扬州城共存亡。
B.史可法殉难后,人们纷纷传说他没有死,抗敌义军都假托忠烈的名义起事,有人甚至以他来讽刺投敌的洪承畴。
C.作者认为忠义是圣贤立身的准则,不必拘泥于出世入世之说,那些神仙怪诞的说法,像画蛇添足一样,是多余的。
D.史可法的家人都表现得守志保节。八弟阵亡,他的夫人为夫守节自杀而死。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2)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彰者。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1)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2•5)
(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2•8)
(3)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3.4)
根据上面三段选文的文意,用原文词语填空。(3分)
三段选文是围绕着这一中心话题展开的,子夏认为在父母生前关键要解决的问题;而在父母死后,丧葬仪式要
结合②③选段,谈谈你对“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中“礼”的理解。(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吕太后者,高祖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於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出太后。 (《史记·吕太后本纪》)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时妃也微:指地位微贱
B.高帝臣赵王属:部属
C.兵居南北军将:统领
D.号令出太后一:全、都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吕后“残忍奸诈”的一组是()
①所诛大臣多吕后力②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③常留守,希见上,益疏④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⑤发丧,太后哭,泣不下⑥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④⑤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意立为赵王以后,好几次差点取代了太子,靠着大臣们的极力诤谏,加上留侯张良的计谋,太子才没有被废黜。
B.高祖死后,吕后先把戚夫人囚禁起来做成了人彘,然后派人毒死了戚夫人之子赵王。
C.惠帝不满吕后的做法,从此每天饮酒作乐,不问朝政,所以患病。
D.惠帝死,发丧时,太后一开始只是干哭,没有眼泪。等到丞相按照张辟彊的办法做了,太后才哭得哀痛起来。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2)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