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诗歌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吾日三吾身(       )   (2)可为师矣(       )
(3)疏食饮水(       )     (4)我如浮云(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请找出体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句子。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②,人民给③,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④。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⑤。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⑥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⑦,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②辟:开垦。③给:富裕 ④万家:这里指一万户的俸禄。⑤馁(něi):饥饿。⑥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⑦饰诈:掩饰,欺诈。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遗:遗留
B.所识穷乏者我与得:通“德”,感激
C.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是:表判断
D.言日至誉:名誉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齐国大治,强天下

A.子墨子闻之,起 B.躬耕南阳
C.胡不见我 D.生忧患,死于安乐

下面对齐威王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齐威王实事求是,当听到近臣对两位大夫一毁一誉,他没有被迷惑,亲自派人了解真相。
B.齐威王赏罚分明,了解真相后,他封赏即墨大夫,处死阿地大夫。
C.齐威王从严治国,群臣才不敢弄虚作假,人人都恪尽职守,齐国强大起来。
D.齐威王意气用事,处死阿地大夫后,连带处死了受贿替阿地大夫说好话的人。

文言文阅读 (20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文段选自《》,该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字子长,西汉夏阳人,文学家,史学家。
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
(1)天大雨 () (2) 为天下()
(3) 夜火()(4)以为亡()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数谏故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谋曰当立者公子扶苏
C.乃丹帛曰得鱼腹中
D.楚人怜二世杀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举行起义的根本原因(必然性)是 ,而起义的直接原因(偶然性)是
请您结合课文,谈谈陈胜其人如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guó],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yuàn]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境过清 B.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C.策之不其道 D.令辱之,激怒其众

翻译下列句子。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①,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②。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③,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④晏殊。执政莫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加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阙下:殿下。②择胜燕饮:择胜景之处宴饮。③各为燕集:各自饮宴欢会。④批除:御点上任。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值:②执政莫所因:
下列句中的“于”与“荐之于朝廷”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者休于树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苛政猛于虎也 D.余将告于莅事者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2分)
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分)
选文中的晏殊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分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8分)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敝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多其家  () ②见有筐  ()
而视之  ()④见其浩然无涯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因乞李氏以归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C.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D.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徒 见 其 浩 然 无 涯
翻译下列句子。(6分)
(1) 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2)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陈涉世家》)
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