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郑人买履》,完成后面小题。(共1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
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录,回答问题。(12)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解释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罔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人不知而不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请根据下列成语的出处,写出成语:
示例: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语:(2)三人行,必有我师。
出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成语:
出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成语:《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例:我选第____则,启迪:。
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公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②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③,幽阒辽复④,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茸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节选自王禹傅《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注]①刳(kū):剖,削。②雉堞:城墙。③平挹江濑(1ài):奔流的江水尽收眼底。濑,湍急的水。④辽复:写视野的辽阔绵远。复,绵远。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有仙则名②无案牍之劳形③不可具状④公退之暇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皆竹楼之所助也 |
B.可以调素琴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
C.庶斯楼之不朽也庶竭驽钝 |
D.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处处志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岂惧竹楼之易朽乎?【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虞人: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罢:停止、取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文侯与虞人期猎:期:()(2)是日:是:()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又雨,公将焉之?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俱____________
(2)歆辄难之辄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幸尚宽,何为不可?(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按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
(1)王朗让人搭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朗想抛弃“所携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华歆认为不该抛弃“所携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小故事,请你判断谁优谁劣?优在哪?劣在哪?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介:披上战甲。褫:解除。解释下列加点字。
(1)骈死于槽枥之间(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才美不外见(4)日啖豆至数斗
(5)其初若不甚疾(6)自午至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3)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以千里称也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
B.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或王命急宣 |
C.①才美不外见②胡不见我于王 |
D.①执策而临之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
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