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黄冈竹楼记
【宋】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刳去其节,用代陶瓦,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敻,不可具。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①刳(kū):剖开。②雉堞(dié):城墙的泛称。③蓁(zhēn)莽:丛生的草木。④幽阒(qù):幽静。辽敻( xiòng):辽阔。⑤齐云、落星:与后文井干、丽谯都是楼名。⑥嗣而葺(qì)之:继续修缮它。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皆然比:到处
B.不可具状:状况
C.亦谪居之概也胜:美好
D.后之人与我同志幸:希望

为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B.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C.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而而已
D.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第一段即写黄冈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为下文详写竹楼作铺垫。
B.第二段作者以声写楼,详写了在楼中可以领略到的种种别处无法领略的清韵雅趣。
C.第三段写作者悠闲自得、幽雅飘逸的谪居生活,既承接了上文,又为下文张本。
D.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借竹楼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前途的忧虑,并交代了写作时间。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偻,隆然伏行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
B.旦硕茂,早以蕃实: 果实
C.根拳而土易:更换
D.而木之性日以矣离: 背离,远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不如而厚遇之
B.爪其肤验其生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曰忧之,其实仇之相如弩,独畏廉将军哉
D.他植者不然请立太子为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介绍人物姓名、形貌、技能,看似漫不经意写起,如同闲笔,其实生动传神,郭橐驼身带残疾而拥有绝技,形貌虽丑而见识过人,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B.本文通过对比手法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主要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
C.文章从“养树”谈到“养人”,借做官者“好烦其令”与不善种树者构成对比规讽为政不可扰民,主张顺应自然,让百姓休养生息。
D.本文属于人物传记,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正史写法相同,都是借普通人物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事理加以托讽,全文重在议论说教。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2)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8处)
鲁 桓 忘 其 忧 而 祸 逮 其 身 齐 桓 忧 其 忧 而 立 功 名 推 而 散 之 凡 人 有 忧 而 不知 忧 者 凶 有 忧 而 深 忧 之 者 吉(选自《春秋繁露·玉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僧辩,字君才,右卫将军神念之子也。起家为湘东王左常侍。为新蔡太守,犹带司马,将军如故。属侯景反,王命僧辩总督舟师一万,兼粮馈赴援。才至京都,宫城陷没,天子蒙尘。僧辩与柳仲礼兄弟及赵伯超等,先屈膝于景,然后入朝。景悉收其军实,而厚加绥抚。未几,遣僧辩归于竟陵,于是倍道兼行,西就世祖。世祖承制,以僧辩为领军将军。
及荆、湘疑,军师失律,世祖又命僧辩及鲍泉统军讨之,分给兵粮,日就道。时僧辨竟陵部下犹未尽来,意欲待集,然后上顿。谓鲍泉曰:“我与君俱受命南讨,而军容若此,计将安之?”泉曰:“既禀庙算,驱率骁勇,事等沃雪,何所多虑。”僧辩曰:“不然。君之所言故是,文士之常谈耳。河东少有武干,兵刃又强,新破军师,养锐待敌,自非精兵一万,不足以制之。我竟陵甲士,数经行阵,已遣召之,不久当及。虽期日有限,犹可重申,欲与卿共入言之,望相佐也。”泉曰:“成败之举,系此一行,迟速之宜,终当仰听。”世祖性严忌,微闻言,以为迁延不肯去,稍已含怒。及僧辩将入,谓泉曰:“我先发言,君可见系。”泉又许之。及见世祖,世祖迎问曰:“卿已办乎?何日当发?”僧辩具对,如向所言。世祖大怒,按剑厉声曰:“卿惮行邪!”因起入内。泉震怖失色,竟不敢言。须臾,遣左右数十人收僧辩。既至,谓曰:“卿拒命不行,是欲同贼,今唯有死耳。”僧辩对曰:“僧辩食禄既深,忧责实重,今日就戮,岂敢怀恨。但恨不见老母。”世祖因斫之,中其左髀,流血至地。僧辩闷绝,久方苏。即送付廷尉,并收其子侄,并皆系之。
会岳阳王军袭江陵,人情搔扰,未知其备。世祖遣左右往狱,问计于僧辩,僧辩具陈方略,登即赦为城内都督。俄而岳阳奔退,而鲍泉力不能克长沙,世祖乃命僧辩代之。数泉以十罪,遣舍人罗重欢领斋仗三百人,与僧辩俱发。既至,遣通泉云:“罗舍人令,送王竟陵来。”泉甚愕然,顾左右曰:“得王竟陵助我经略,贼不足平。”俄而重欢赍令书先入,僧辩从斋仗继进,泉方拂席,坐而待之。僧辩既入,背泉坐,曰:“鲍郎,卿有罪,令旨使我鏁卿,勿以故意见待。”因语重欢出令,泉即下地,鏁于床侧。僧辩仍部分将帅,并力攻围,遂平湘土。
(选自《梁书·列传三十九》,有删改)
【注】①斋仗:帝王斋宫禁卫。②鏁(suǒ):即锁,拘系、囚禁。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新蔡太守寻:不久
B.日就道克:限定
C.及荆、湘疑贰:有二心
D.罗舍人令被:带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时僧辨竟陵部下犹未尽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微闻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久方苏尽是他乡
D.背泉坐门虽设常关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与君俱受命南讨,而军容若此,计将安之?
译文:

(2)世祖遣左右往狱,问计于僧辩,僧辩具陈方略,登即赦为城内都督。
译文:


在第Ⅰ卷文言文中,王僧辩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 “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节选自《汉书》)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忍见祸逮身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绐:欺骗。
D.吾亦恨之恨:痛恨。

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
B.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
C.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
D.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子。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翻译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 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②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管晏列传(节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
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司马迁《史记》)
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没有通假用法的一项是()

A.晏子出,遭之 B.而于知己者
C.夫子既已感而赎我 D.晏子于是入为上客

下列各项的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A.其圣人也亦远矣 B.且夫天下非小
C.是使民养生丧而无憾也 D.积成德,而神明自得

下列各项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妾是以求去也

A.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主人何为言少钱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