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养过蚕吗?蚕宝宝吐出的丝线能织成各式丝绸服装。人类拥有这种珍贵的丝绸至少已有4 000年了。请你养几只蚕,探究它的取食行为。
提出问题:蚕总是吃桑叶,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1)作出假设: 。
(2)制订计划:
实验用的蚕的来源:①向别人要来已经生长数天的大蚕;②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孵化出小蚕后进行实验。请你选择获得蚕的方式,你的选择是 (序号),你的理由是 。
(3)该实验的变量是 。
(4)设计实验:请你选择出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
A.桑叶和白菜叶
B.菠菜叶和油菜叶
(5)每一组蚕的数量,你认为应该选择( )
A.一只
B.十只
你的理由是: 。
(6)实施计划:(略)
(7)得出结论:如果你做出来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相吻合,那么你的结论是 。
(8)表达与交流:(略)
某水域生态系统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使某种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得该水域其他生物大量死亡。一位环保工作者发现该水域富营养化很可能与周围居民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有关。请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含磷洗衣粉是否真是水域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
(1)探究问题:。
(2)你的假设:。
(3)实验设计:。
(4)实验结论:。
(5)如果水域富营养化真的和含磷洗衣粉有关,你准备采取什么措施保护该水域生态系统?
。
以下是某班同学设计的“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实验方案:
在实验装置中央放入10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统计明亮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
下表是全班八个小组实验结果:
组数 |
一组 |
二组 |
三组 |
四组 |
五组 |
六组 |
七组 |
八组 |
明亮处(只) |
2 |
3 |
3 |
1 |
3 |
2 |
1 |
2 |
阴亮处(只) |
8 |
7 |
7 |
9 |
7 |
8 |
9 |
8 |
(1)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建议选体形较大、爬行较快的10只鼠妇作为实验对象,你认为是否可行?
(3)统计并计算全班平均值,你得出的结论是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平均值?
(4)如果还想继续探究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的变量
是。
(5)实验结束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鼠妇?。
其原因是 。
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某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方案。他们的共同点是:相同的玻璃瓶子两只,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温开水,每组按照各自的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加入不同的物质后,将相同的气球套在瓶口。放于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
方案一: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只加入与甲组等量的蔗糖,不加干酵母。
方案二: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只加入与甲组等量的干酵母,不加蔗糖。
请分析以上两种方案:
(1)预期甲、乙两组的实验现象:
方案一:。
方案二:。
(2)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合适?。理由是。
(3)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是。如何证明?。
小华发现萝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的,露出地面的部分却发绿。经仔细观察,他又发现大葱、蒜苗和韭菜也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小华猜想叶绿素的形成可能与光有关。于是,他想用家里的蒜瓣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1)针对小华的疑问,应该提出的假设是。
(2)小华将一些蒜瓣分别泡在甲、乙两个装有水的瓷盘中,两盘中蒜瓣的数量应。然后把甲盘放在阳光下,乙盘放在完全密封的纸箱中,其他条件。
(3)根据假设可以预测:甲盘中长出的蒜苗叶是色的,而乙盘中长出的是 色的。
(4)在这个设计中,实验变量是。
(5)根据预测结果,结论应是。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如图,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回答其中的相关问题。
(1)写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B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成功的两个重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该研究小组探究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多方面的。请你从实验条件控制上找出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