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
| 三峡水利工程 |
筒车 |
新航路开辟 |
轮船招商局 |
第聂伯河水电站 |
| 海上马车夫 |
北洋水师 |
罗盘针 |
水力织布机 |
海上丝绸(陶瓷)之路 |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根据所学知识,比较中共历史上的两次整风运动在内容和影响上的不同。
中国古代文化绵延不断,成就众多,影响广泛。这些成就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填写内容要有对应关系。(每个空格填写一项即可。填写两项及以上者,以第一项为准。每空5分,共15分)
| 时期 |
文化特点 |
文化成就 |
| 春秋战国 |
思想领域流派纷呈 |
|
| 秦汉 |
表现出秦汉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度 |
|
| 魏晋南北朝 |
诗歌完成了古诗、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理大发现前,欧洲人对生活神秘遥远的东方人民深感离奇莫测;传奇的虚幻令人惊愕:如说恒河源头的印度人吃蛇,而且能活到400岁;有些人生来只有一条腿,但行动灵巧……甚至认为印度洋的土地上是一个由人和动物两类怪物组成的世界。
材料二:明朝万历年间(16世纪后期),西洋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拿出一幅世界地图给中国人看,这是中国人首次面临另一种崭新世界观,因为明代中国人的地图清楚标明:中国居于世界中心,由中国十五个布政使司居地图中部,四周有海环绕,海中有若干岛屿,上面写着九个蛮国名称。这些“岛国”总面积可能还不如中国一个省份大……
材料三:直至15世纪,欧洲的世界地图也很简单:基督耶稣高高在上俯视世界,从诺亚方舟洪水退却之后,诺亚三个儿子分别居住欧、亚、非三洲成为各洲始祖。地图上用圆规画出网状,网状内有代表城市和王国的旗帜与城堡,所谓“世界”即以地中海区域为主要范围的世界。
(1)为何当时的欧洲人会对东方有如此怪异的印象?)
(2)为何欧洲人在15世纪前会绘制如此的世界地图,并坚持地中海中心的世界观?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伟人有时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下面三幅图片分别为列宁、罗斯福、邓小平。
. 

面对20世纪各自国家的社会动荡或剧变,这三个伟人在当时各自的国家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改革。请结合史实回答:
(1)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2)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