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便要还家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处处志之 (4)阡陌交通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
请结合原文,说说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 ①,料量平 ②;尝为司职吏 ③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 ④ 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 ⑤ 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
【注释】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职务。④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⑤折中:调和取证。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 尝为季氏史
②齐人 称之
③高山 仰止
④诸生以 时习礼其家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天 下 君 王 至 于 贤 人 众 矣 当 时 则 荣 没 则 已 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②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4)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列各小题。
甲
吴广 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答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攻大泽乡,收而攻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 诸郡县苦秦史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乙
以中国幅员之大,历年之久,不读史书,何能知其梗概?鉴往以知来,援古 ①以证今,此如 弈者观谱,旧谱既熟,新局自创。天下事变虽繁,而吾人处之裕如 ②,盖应付之法,昔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资参证。
从古 迄今,事变至赜 ③,处之者有经有权 ④,观其得失而悟其会通,此读史之益也。 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史在诸学问中,可喻之为皮板。羔裘豹饰 ⑤者,爱毛而不爱皮板。抑知无皮板则毛何所丽 ⑥?印度为世界古国之一,其文化可称极高,而无历史以记载,至今印人不能追念其前代政化。
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 舍注意读史,其道奚由 ⑦ ?
(章太炎《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1932年秋演讲于苏州,有删改)
【注释】①援古:引用古代事例。②裕如:轻松的样子。③赜:zé,精微,深奥。④有经有权: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⑤羔裘豹饰: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⑥丽:附着。⑦其道奚由:从哪里选取道路?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吴广 素爱人
② 宁有种乎
③如 弈者观谱
④从古 迄今
⑤ 舍注意读史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②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3)下面这则论据不宜用来替换乙文的第三段,请你说说理由。
《古文辑要》讲了一个故事,裴矩在隋朝为官,阿谀逢迎讨好隋炀帝,入唐为唐太宗大臣,却敢于直谏,甚至当面争论。司马光评论说:"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诤,直言规劝;佞,花言巧语巴结人)
(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陈胜、吴广就是鲁迅说的"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揭竿而起,英勇无畏地战斗,给历代统治者以深刻的历史警醒。 |
B. |
司马迁特别擅长抒情,他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赞《史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C. |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强调熟悉世界历史的重要,他们让我们懂得一个完全相同的道理。 |
D. |
"鉴往以知来"让我们想起成语"以史为鉴",两个"鉴"字都解释为"镜子",《史记》就是这样一面很好的镜子。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稻
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 ①,米曰粳。粘者禾曰稌 ②,米曰糯。质本粳而晚收带粘, 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最迟者后于清明。
【注释】①秔:音jīng。②稌:音tú。
(选自《天工开物》,有删节)
(1)请用"/"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限两处)
不 可 为 酒 只 可 为 粥 者 又 一 种 性 也
(2)本文从种类、 、 和播种时间四个方面来介绍稻。
(3)稻系民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追求的梦想是"一稻济世,万家粮足"。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表达对他的敬意。
上联:禾下乘凉梦
下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作者是唐朝文学家 (人名)。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有仙则 名(名称,名字) |
B. |
有龙则 灵(神异) |
C. |
斯是陋室(这) |
D. |
无案牍之劳 形(形体、躯体) |
(3)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方框处填写相应内容。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下列诗句也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B.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C.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D.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5)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
【链接材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唐张全义为河南尹,经黄巢之乱,居民不满百户,四野俱无耕者。全义招怀 ①流散,劝之树艺 ②。数年之后,都城坊曲 ③,渐复旧制;桑麻蔚然,野无旷土。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出见田畴 ④美者,辄下马与僚佐 ⑤共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有田荒秽 ⑥者,则集众杖之。或诉以"乏 ⑦人牛", 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众皆谢,乃释之。由是邻里有无相助 ⑧,故比户皆有蓄积,凶年不饥,遂成富庶焉。
(选自《农桑辑要•典训》,有删减)
[注释]①招怀:招纳安抚。②树艺:种植栽培。③坊曲:大街小巷。④田畴:已经耕种的田地。⑤僚佐:随从官员。⑥秽:杂草多,荒芜。⑦乏:缺乏。⑧有无相助:有无相通,彼此帮助。
(1)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 |
成语"蔚然成风"中"蔚然"的本义为"草木茂盛的样子",据此可类推"桑麻蔚然"中的"蔚然"也为此意。 |
B. |
"召田主劳以酒食"与"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以"的用法是一样的。 |
C. |
字典中"谢"有"辞别""感谢""道歉""衰退"等意思,文章中"众皆谢,乃释之"的"谢"应为"辞别"之意。 |
D. |
甲骨文的"比"字,像两个人并肩而立,所以"故比户皆有蓄积"中的"比"有"并列,并排"之意,"比户"就是"家家户户"的意思。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
B. |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
C. |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
D. |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
(4)袁隆平院士的去世,引发了大家对农业的热议。老师要大家搜集重视农业的人和事,本文中张全义的哪些事迹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