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13世纪,一位意大利商人在中国生活多年,他把在中国的所有见闻口述成一本书,该书向西方人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材料二 亚历山大东侵和庞大帝国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亚历山大的野蛮侵略给东方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马其顿军队所到之处,洗劫财物虏掠人口,大批居民被杀戮,成千上万的人被卖为奴隶。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现在,我们两国互信不断加深,双边关系政治基础更加牢固。两国务实合作领域更加广泛,既有经贸、金融、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制造业等传统领域,还拓展到航天、海上等新兴领域,可谓“上天”、“入海”,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10月4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指的是古代东西方交往中的什么事件。
(2)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古代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哪两种方式。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种方式带来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伴随着英国成长的历史,我们看到:17世纪资产阶级政体的建立令她引领潮流;18世纪经济的突飞猛进让她独占鳌头;19世纪军事的扩张使她炫武东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而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科技条件却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材料一“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二写出开启“海洋时代”的欧洲两个国家。中国又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什么技术条件?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 “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哪里?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率先发展资本主义,在19世纪号称“世界工厂”。请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英国成为工业强国具备哪些优势?
(3)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当时有什么称号?19世纪中期,英国又把侵略目光转向中国,在哪次事件中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深刻的影响?

某校九年级(6)班同学,他们以“探寻世界工业文明的足迹,了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性活动,请你参与活动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改良蒸汽机发明后广泛使用,带动机器生产,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图二江南制造总局是清朝什么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这一时期创办的工业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有着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二

(2)图三的交通工具它以什么为动力?属于什么时期的伟大成果?
(3)图四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这是我国什么期间取得的成就?这期间取得的成就对我国工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材料三1959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 2014年11月24日,浙江宁波一家餐厅推出了机器人送餐服务(见下图)。“她们”端着顾客点的食物,在餐厅里滑行前进,到点餐的餐桌,会自动停下来,用普通话向顾客播报“您点的餐,请慢用”。新奇的创意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体验。

(4)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请写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2分) 科技革命潮流势不可挡,中学生如何才能成为未来科技潮流的“弄潮儿”?(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宣言。宣言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 1945年9月 中国南京

(1)材料一中的宣言是何名称?其签署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外反法西斯战场所发生的重大战役(各举两例)
(3)材料二图片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李鸿章等人为解决“独火器不能及”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前期提出了什么口号?首先采取了什么措施?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19世纪末,“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由于经营有方,纱厂的规模逐渐扩大,一战期间,纱厂得到了较大发展。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20年代以后,纱厂就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恰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摘自中华书局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状元办厂” 的目的是什么?( 2分)分别指出一战期间和20世纪20年代后企业发展状况如何?有何原因?( 4分)
材料三“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 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3)60年前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 在这个规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
(4)一百多年来,中国“工业化强国之梦”历经艰辛与坎坷,今天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你对此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副主席哈里·狄更斯曾说:“17世纪……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而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这一成就的国家。”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在亚洲,日本还在被封建幕府制度束缚;而中国,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大国崛起解说词——走向现代(英国)》
(1)材料一中“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成就使英国 “抢先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材料二 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最新成果的盛会,1851年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当时英国国势全世界最盛……英国人自豪地把这次大型集会称为“伟大的博览会”。在博览会上展出的约10万件展品中,下列工业革命的机械展品较为引人瞩目……

(2)材料一中展出的具有这次工业革命标志性意义的展品是哪一件?使“当时英国国势全世界最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哪一次侵华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简要说明这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