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糖霜茗雪千亿树,岁课金钱无万数!天胡弃我天何怒,取我脂膏供仇虏。
——黄遵宪(1848~1905)《台湾行》
材料二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台湾义军将领徐骧
材料三 2002年8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再次鼓吹“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并把海峡两岸说成是“一边一国”。陈水扁的这些言论又一次激起两岸同胞的极大愤慨,陈水扁的这些言论从岛内到海外,谴责之声四起,陈水扁立即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阅读材料后回答:(1)根据材料一,推断《台湾行》是在什么背景下写出的?那场战争爆发于哪一年?
(2)材料二表达了徐骧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一位在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将领名字?
(3)陈水扁言论的实质是什么?人们深切怀念义军将领徐骧而唾弃陈水扁之流,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一: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1)材料四中的“林文忠公”是谁?他的功绩还有?
材料二: “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清史稿》
(2)史料中“复”影响最大的译著是?“复”提出的观点有?
材料三: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3)材料四反映的是近代史的什么事件?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陈独秀创办的著名杂志是?在哪一会议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材料五: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5)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升庆平。
──《拳匪纪实》
回答:
(1)上述材料一、二分别出自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2)在对待西学问题上,材料一、二有何不同?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什么历史运动?近代史上这个阶级还发动了哪个运动?两次运动有什么最大区别?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关系的主角, 美,中,日是今天世界国民生产总值排前三位的国家.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仅1865年至1900年,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64万多种.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个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中美两国今年1月19日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声明,内容包括加强中美关系,促进高层交往,应对地区和全球挑战,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应对气候变化,开展能源和环境合作以及扩展人文交流。
(2)中美关系曾经历过敌对到正常化的过程,请举例说明.
材料三 2011年3月13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中国政府提供的首批援助物资14日晚抵达日本东京,并将连夜被运送至日本东北部地震海啸重灾区宫城县。中国国际救援队奔赴遭受严重海啸灾害的岩手县大船渡市,在困难的环境下,连日来全力以赴地开展搜救活动。
(3)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曾发动过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日本在上述侵华战争的发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探讨近代中国落伍的主要因素。“牢记历史”——你准备通过哪些方面获得有关中日关系的历史信息? (1分)
材料四 2010年9月7日中午,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正常捕捞作业时遭到日本非法侵犯,日本巡逻船2次撞击中国渔船并非法扣押了所有船员,中国政府立即表示抗议并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要求日方放人放船。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请你谈谈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1分)
(5)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日青少年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何态度? (1分)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图片。
请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两个历史事件分别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2)图中B段(1900年-1920年),中华民族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请列举史实两例。
(3)从B段转为C段“升出一片光明……”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什么事件?有什么重要意义?
(共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1)材料一中的“90年前”指的是哪一年?材料二中的“日出东方”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第一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星火燎原”指什么?它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4)材料二中“力挽狂澜”是指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5)你从上述内容中获得了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