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图片。
请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两个历史事件分别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2)图中B段(1900年-1920年),中华民族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请列举史实两例。
(3)从B段转为C段“升出一片光明……”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什么事件?有什么重要意义?
十年“文革”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据估算,十年的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但我国国民经济仍有一定进展,如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修建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等等。
(1)“文革”发生的起止时间是什么?
(2)“文革”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两个反党集团所利用的一场内乱。其中的两个反党集团分别是指谁?
(3)举一实例说明了“文革”十年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4)“文革”给我们经济造成发极大损失,但又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就,这矛盾吗?为什么?
1959-1966年,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探索中的失误有哪些?探索中的成功又指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195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品种 |
1952年产量 |
比1949年增产 |
比历史最高年增产 |
钢 |
134万吨 |
750% |
46% |
煤 |
6649万吨 |
105% |
7、4% |
粮 |
1、6亿吨 |
42% |
11、3% |
棉 |
130万吨 |
193% |
53% |
工农业总产值 |
827亿元 |
77、5% |
20% |
请回答:
(1)从上表可以看出,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怎样?它说明了什么历史问题?
(2)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基本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
(3)说说取得这些成就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读表格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材料2: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1)材料1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1+3,4分)
(2)材料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其结束是在何时?(1+1,2分)
(4)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2: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语能比。---《马可·波罗行纪》
(1)材料1中的“至元八年”是指年,“弱宋”是指。“遂一天下”是灭了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1+1+1,3分)
(2)元朝疆域辽阔,忽必烈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采取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在地方和中央分别设立了什么?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何时?当时的“琉球”是指今天的哪里?(1+2+1+1,5分)
(3)材料2中的“此城”是指即今天的北京,马可·波罗是哪国人?《马可·波罗行纪》对西方人有何影响?(1+1+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