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二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载《新青年》第5卷第1号
材料三 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载《新青年》第7卷第1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2)概括指出材料二对“新”“旧”问题的看法。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观点有何不同?陈独秀和胡适的观点在当时各有何可取之处?
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
(1)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
(2)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轮船招商局创设于1872年,是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在此之前,中国轮船航运业全部由外商轮船公司经营。该局设立后,于1877午用220万两白银盘购了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财产。以下是轮船招商局初期发展和经营情况:(金额单位:万两)
年度 |
资本 |
借款 |
船只吨位 |
运费收入 |
付出借款 利息 |
1873.8~74.7 |
47.60 |
12.30 |
4 088 |
49.17 |
1.77 |
1877.8~78.7 |
75.10 |
381.97 |
26 916 |
232.23 |
36.53 |
1881.8~82.7 |
100.00 |
353.75 |
29 474 |
188.47 |
lO.75 |
1883.8~84.7 |
200.00 |
227.07 |
33 378 |
192.37 |
22.42 |
注:借款主要是官款(官府贷款)。请回答:
(1)轮船招商局在上表所涉时期内的经营状况怎样?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它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一战后,英美两国在凡尔赛体系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怎样?二战后初期双方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变化?结合史实分析变化的原因。
概述17—18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并概括、分析与同时期的英国相比,中国缺少进行工业革命的经济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说我们在手工艺技能上与之相比不分上下,而在思辨科学方面要略胜一筹的话,那么在实践哲学方向,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绌了。承认这点几乎令我感到惭愧。人们无法用语言来描绘,中国人为使自己内部尽量少产生麻烦,对公共安全以及共同生活的准则考虑得何等的周到,较之其他国民的法规要优越许多。
——[德]莱布尼茨《〈中国近事〉序言:以中国最近情况阐释我们时代的历史》
材料二谁又会对以下事实不感到惊讶:那样一个大帝国的、其意义已超出凡人的君主被视为有生有灭的上帝,只要有他的一点示意,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而正是这样的君主通常经过教育而培养成为大大智的人。他尽管高高地踞于万人之上,却极为遵守道德规范、礼贤下士,简直令臣仆们望尘莫及。他自身行为如此节制检点,不是担心王公大臣和议会,而是极为害怕史官将其不名誉的言行载入藏在神圣不可侵犯的小匣子内的史册,从而遭自后世的唾骂。
——[德]莱布尼茨《〈中国近事〉序言:以中国最近情况阐释我们时代的历史》
材料三“我随信附上了一页纸,上面记着我的一些小问题。假使您有空闲——但愿如此——我盼待您的解答。……6. 关于那种不知其名的金属,它产于东印度,普遍用于盛装煮熟了的茶水,其形状与那种涂了含有银成份的铅的铁罐相似,但不是由生铁做成,而且易于弯曲。7.中国人是否先把纸和布用水泡软,而后再将它与其他的线织在一起,是怎样织的?在造纸方面,他们有些什么特长?8.他们每年两次收集蚕丝,采用什么特长?
——德国莱布尼茨《致闵明我的两封信》
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莱布尼茨认为中国在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⑵莱布尼茨在数学领域的突出贡献是什么?材料三反映了他怎样的科学研究精神?
⑶莱布尼茨的思想反映出17世纪末欧洲出现了重大的社会变化,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