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下图,分折我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1952年与1956年国民经济的成分比例变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要求 |
| B.1952年的私有制经济中包含有个体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 |
| C.1978年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说明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 |
| D.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大幅度提高主要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结果 |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 B.调整农业结构 |
| C.复兴工业生产 | D.实行社会救济 |
下表为1870~1900年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单位:千米)
| 年份 |
世界总里程 |
欧洲 |
美国 |
| 1870 |
210 000 |
105 000 |
85 277 |
| 1880 |
373 000 |
169 000 |
144 000 |
| 1890 |
617 000 |
224 000 |
269 000 |
| 1900 |
790 000 |
284 000 |
320 133 |
表中信息反映的情况不包括()
A.30年间美国铁路发展超过欧洲总和
B.1870年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C.铁路的发展扩大了欧美之间经济联系
D.欧洲地区内及美国国内贸易不断扩大
下图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殴各国的总和占23. 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
|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
|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
|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
| C.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
| D.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