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也就是政治的动物。”这一观点主要强调( )
A.城邦制下公民具有政治责任感 |
B.城邦制是专制统治 |
C.城邦制下只重政治而轻文化 |
D.城邦制度压抑人性 |
据文献记载,西周时期天子用九鼎,第一鼎盛牛,称“太牢”,以下盛羊、豕、鱼、脂、肠胃、肪、鲜鱼、鲜腊;诸侯一般用七鼎,也称“大牢”,减少鲜肉,鲜腊二味;卿大夫用五鼎,称“少牢”,鼎盛羊、豕、鱼、腊、肤;士用三鼎,盛豕、鱼、腊,士也有用一鼎的,盛豕。可见周代饮食制度强调( )
A.营养搭配 | B.贵贱等级 |
C.社会分工 | D.皇权至上 |
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 | B.御史大夫 |
C.太尉 | D.郡守 |
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导论》中说:“封建社会是各有封疆的,各各关闭在各自的格子里面……诸侯们各自涨破了他们的各自格子,……郡县的新国家,便逐渐形成,其姿态与性质,与旧的封建国家决然不同。到战国时,七国乃至九个大强国,几乎全是郡县的新国家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分封的诸侯国是小国寡民 |
B.战国产生了中央集权国家 |
C.各国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 |
D.郡县出现适应了争霸需要 |
《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楚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鼎是王权的象征 | B.周天子对王国控制松驰 |
C.西周诸侯国强盛 | D.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
中国人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大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等级制 | D.礼仪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