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 B.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
C.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 D.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
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 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
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 | 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
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图4摄于1961年8月,图5摄于1989年11月之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
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
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 | B.杜鲁门的国情咨文 |
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 | D.戴高乐的就职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