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朝及唐初,御史台只管揭发,并且只要根据传闻即可奏劾。开元之后,在纠举之前,往往要“推覆理尽,然后弹之”。这说明
A.唐朝开元之后监察重证据推演 |
B.捕风捉影是当时监察的特征 |
C.弹劾皇帝是监察官的主要职责 |
D.唐监察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 |
下列有关我国对外开放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的设立使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加快了我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
C.严格限制外资企业对内投资 |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
某学者整理出以下数据后,认为“1957年成都个体小商业趋于衰落”。他得出该结论的合理依据包括 ()
1957年与1935年成都服务业店家数量比较(单位:家 )
行业 |
1935年数量 |
1957年数量 |
理发 |
529 |
537 |
浴室 |
21 |
9 |
旅栈 |
225 |
471 |
茶社 |
599 |
448 |
(资料来源:1935年《新新新闻》 ;1957年《成都市商业档案二局》 )
①1957年成都人口较1935年有大幅度增长,但服务业店家数量增长并不明显
②1957年与1935年相比,成都服务业店家数量波动较大
③1935年成都服务业店家以私人经营为主,1957年以合作化经营为主
④1935年成都服务业店家的合计数量,少于1957年的合计数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讨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规律看,认为()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这段文字中看不清的“()”处应该是
A.“一五”计划 | B.三大改造 |
C.“大跃进” | D.人民公社 |
“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 B.优先发展轻工业 |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 D.优先发展新科技产业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
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自然经济 |
D.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实现了近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