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时,各府、州公事,必须长官和通判“签议连书,方得下行”,北宋真宗以后通判“佐州郡之治,入则贰政,出则按县”。这一变化说明( )
A.中央集权逐渐弱化 | 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
C.通判权力有所提升 | D.地方受到严密监控 |
图2是清朝“光绪十七年”发行的股份票证。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B.证明中国已成为市场化国家 |
C.表明中国出现招商引资的股份制经营方式 |
D.说明中国证券市场的活跃 |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
《海国图志》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举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物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英国的议会制 | B.法国的共和制 |
C.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 D.德国的二元制君主制 |
“康有为认为,《论语》中‘仁者爱人’的思想、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谓仁’的观点、《大学》里的‘平天下’等说法,都是‘博爱、平等、自由而不侵犯人之自由’的具体表述,所以,‘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 )
A.康有为将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
B.康有为认为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 |
C.康有为认为孔孟学说中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
D.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实行渐进变革 |
据记载:1862年烟台开埠之时,英国商人将草帽辫(制作草帽的初级产品)手工编织方法教授于当地农民,先仅限于烟台一隅,后逐渐普及山东全省和华北一带。中国草帽辫输出值在1911年突破白银1000万两,1914年至1918年徘徊于300万两左右,1919年增至771万余两。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英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
B.外国资产阶级剥削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 |
C.一战的爆发促进了山东地区民族手工业的发展 |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外国殖民者的在华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