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苦万分,埋怨命运不好。
恰巧,有位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埋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朵聋了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睛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了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它可以避免一切喧闹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它可以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闻名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着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老人对埋怨命运不好的孩子说了哪些话,使他们开始了新的追求,用“~~”把老人的话画下来。
从这篇短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你有什么话要对两个美术家,音乐家说呢?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时光老人与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玩儿玻璃球,青年时代玩儿纸牌,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了!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着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了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的话,便向自己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他看见几个孩子在玩儿玻璃球,他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儿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痛哭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说,“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时光老人那么生气。从此,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谁也别想多得一分一秒!
(1)“返”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再查( )画。
(2)“熟悉”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懊悔”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
(3)回答问题。
①流浪汉苦苦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时,是怎么说的?用“____”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②流浪汉第一次见到时光老人时,呜呜地哭着,他说:“我真后悔呀!”你知道他后悔什么吗?后来他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脚比路长
古老的阿拉比国坐落在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肆虐,使城堡变得满目疮痍,国王对四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 A的卡伦。
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的江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于是,国王决定让四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
大王子乘车走了7天,翻过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调转马头往回走。
二王子策马穿过了一片沼泽后,被那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
三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却被又一片辽远的大漠吓退返回。
一个月后,三个王子 B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特别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
又过了5天,小王子 C地回来了,兴奋地报告父亲——到卡伦只需18天的路程。
国王满意地笑了:“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
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路?”
国王一脸郑重道:“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的,脚比路长,远方无论多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双足去抵达。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怕目标的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执着……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 D地行进下去,就会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1) 文中A、B、C、D四处的横线上。选用哪个词语最适合?写在横线上。
风尘仆仆陆陆续续美丽而富饶一往无前
A. ___________ B.___________C. 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第11自然段中的“郑重”的意思是___________。
第12自然段中的“抵达”可以换成___________。
(3)请你联系上下文,把第11自然段补充完整。
(4)读了短文,你明白了“脚比路长”的意思是吗?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向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的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合胃口,触角就摆动得特别猛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就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圈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然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划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球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划断,蚂蚁就迷路了。
(1)下面三个题目,你认为哪个做这篇短文的题目最合适。请你选择一个,在( )里打“√”。 并把题目写在文段前的横线上。
①蚂蚁“搬兵”( )②蚂蚁的趣闻( )③蚂蚁认路( )
(2)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本事 —— ()强烈 ——()
(3)根据下列意思,选择相对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2分)
同心协力招呼
①呼唤()②统一认识,共同努力()
(4)蚂蚁是怎样把食物运回巢去的?请用“”划出有关的句子。(2分)
(5)认真阅读短文后填空。
①短文分别从、和三方面介绍了蚂蚁。
②蚂蚁认路主要靠,还可以认路。
(6)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划出有关句子。(1分)
(7)你喜爱文中的蚂蚁吗?为什么?(2分)
阅读理解。
鼓励
在纽约一个叫大沙头的农民窟里,生活着一群黑人孩子。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玻璃。校长为了教育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每天在课堂上,都要为孩子们看手相,预测孩子们的未来。
当有一个孩子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这个孩子大吃一惊。因为他是班里学习最差、最调皮的孩子。但孩子记下了校长的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一天起,“纽约州州长”像一面旗帜,约束、鼓舞着这个孩子。他身上不再沾满泥土,说话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努力学习,勤奋向上。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里,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长。这个人就是纽约州第五十三任州长,也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的名字叫罗杰˙罗尔斯。
罗尔斯的校长并不是能预知命运的圣人。他只是用了鼓励,把一个平凡孩子变成了不凡的州长。鼓励就如一粒种子,只要埋下,不论多么深厚的土层,它都能够破土发芽。
(1)校长的一句什么话让这个“学习最差、最调皮的孩子”铭记在心?
(2)罗杰˙罗尔斯是怎样成为纽约州州长的?
(4分)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读了短文,说说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分)
阅读《秘密》,按要求做题。
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②他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的退休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
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吧,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niè)嚅(rú)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⑤当老师的朋友对我说:当时我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圣洁。你知道吗?那种天使一样的小孩子,充满了对世界的悲悯和谅解。我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我拿过了那支铅笔,我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开心,跑出教室,冲进同学当中。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⑥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个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查字典,结合语境给下面带点的字注意或者解释。(4分)
注拼音:菲薄薄()悲悯臂()
解释:不谙世事谙:疑义疑: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 B.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3)短文第()和第()自然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
(4)短文写谁与谁之间的秘密?“秘密”的内容是什么?
(5)短文主要描写小男孩的语言、和,表现了他是一个的孩子。
(6)想象小男孩长大以后又见到这位老师,他会说什么?(写几句连贯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