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迁移率(Rf)是用纸层析法分离混合色素中各种成分的重要指标,也可用于各色素的鉴定,迁移率一色素移动距离/溶剂移动距离。根据下表数据求出色素3的迁移率(Rf)是            ,色素1的名称是__     __,其迁移率最高的原因是___    _
叶绿体中色素层析结果(部分数据)

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A是         (填“C3化合物”或“C5化合物”)。
(2)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叶绿体中ATP的含量将          
(3)C0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       (填“高”或“低”)。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请回答下列关于基因控制性状的两个问题:(一) 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谷,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有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人”。乙醇进行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回答:

(1)“红脸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饮酒后血液中__________含量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
(2)“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其基因型是____ ___ _
(3)若A对a、B对b基因完全显性,“红脸人”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若“红脸人”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比例相等,“白脸人”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比例也相等,则“红脸人”与“白脸人”婚配产生的后代中不产乙醇脱氢酶,产乙醛脱氢酶的个体的比例是___ _____。
(4)由上述材料推知,酒量大小与性别无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兔子皮下脂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控制。研究人员选择纯种亲本进行了如下两组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

(5) 控制兔子皮下脂肪颜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_是显性性状。F2性状表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兔子体内某一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催化黄色素分解,说明这一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__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发了《 大气污染防冶行动计划》, 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下表是不同PH值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

PH值
5.8(对照)
4.0
3.0
2.0
桃树
2.20(100)
2.19(99.5)
2.13(96.82)
1.83(83.18)
腊梅
3.65(100)
3.58(98.08)
3.44(94.25)
2.95(80.82)
木樨
1.07(100)
1.07(100)
1.05(98.13)
0.96(89.72)

注:括号内为与同种植物对照实验的相对百分比
(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 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呈 色,酸雨中的SO2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 (产物)减少,由于光反应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 ,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
(2)由表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 ;②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比例最大的是腊梅,最小的是木樨;③酸雨PH4.0对木樨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
(3)长期酸雨影响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原因是。

翘首企盼中迎来了校第X届运动会,站在略带寒意的操场,耳畔响起充满激情的《运动员进行曲》,我带着兴奋、激动心情参加3000米长跑,以下为该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变化。
(1)这场速度与耐力的较量即将开始,交感神经开始兴奋,兴奋以 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的末端,借助 中贮存的神经递质,使肾上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增加,使我心跳加速。 中的呼吸中枢不断兴奋,使我呼吸加快。
(2)随着发令枪响,真正的较量开始了,机体大量消耗血糖用于氧化分解,产生 不断直接为骨骼肌细胞供能,助我一次次的超越。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变得活跃,分泌的 增加,以便快速补充血糖。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3)终于在呐喊声中征服了终点。第二天,因肌肉细胞中乳酸积累过多造成肌肉酸痛。不小心感冒,让我开始了身体的第二次较量,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在T细胞产生的
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 阻止着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在 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身体逐渐趋于野“平静”,又投入到“痛”并快乐的高三学习生活,开始了第三次较量。

某生物兴趣小组野外考查中,发现生长于背风向阳处的一株蒲公英叶型为全缘,而生长于向风隐蔽处的一株蒲公英叶型为缺刻。这种叶型的不同是遗传物质的差异引起还是环境的差异引起,该兴趣小组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野外考查发现的上述两株蒲公英的直根各一条(蒲公英可以采用分根繁殖);花盆;小铲;剪刀;沃土等。
方法步骤:
(1)将全缘型叶蒲公英直根切成相似的两段并标记为甲和乙, ,分别埋于沃土中催芽。
(2)发芽后分别移栽到对应标号的花盆中,将
(3)待蒲公英长出叶后,
结果分析:
a.
b.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CO2减排协议。下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_______作用;无机环境中碳的来源有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特点。
(4)若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2,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____________。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______克。
(5)针对全球气候变暖,请你提出关于减排方面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