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②,焉得知?” (《论语·里仁》)
②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③,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孟子·离娄上》)
【注】①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②处:居住。③菑:同“灾”。
(1)孔子和孟子各从什么角度谈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
(2)对于“不仁”,孔子和孟子共同的态度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名著导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选自《礼记〃大学》)
这则材料中,小人的行为可以用 、自欺欺人两个成语来形容。
怎样理解“慎独”?“慎独”有何现实意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考题
选出最接近下文主旨的选项()
昔有仆嫌其妻之陋者。主翁闻之,召仆至,以银杯、瓦碗各一,酌酒饮之。问曰:“酒佳乎?”对曰:“佳。”“银杯者佳乎?瓦碗者佳乎?”对曰:“皆佳。”主翁曰:“杯有精粗,酒无分别。汝既知如此,则无嫌于汝妻之陋矣。”仆悟,遂安其室。

A.命无莫强求 B.承恩不在貌 C.糟糠之妻不下堂 D.曾经沧海难为水

以上故事,告诉我们要注重道德的修养。孔子的哪一主张与之相吻合。()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德之不修……是吾忧也 D.子食于有丧之侧,未尝饱也

孔子将“仁”提升为众德的总称,请根据以下句意,说说“仁”涵盖哪一德行?
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认为:那“仁”就是(解释)。即(4字短语)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告子曰:“性2,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注】颡:额头。
告子和孟子都以水为喻,各自意在说明什么道理?请综上所述材料,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
孟子与孔子在“主客观对人的作用”这一问题上有何不同看法,请简要分析。(3分)

“当同样的一只小鞋重新找到/母亲就会伸出双臂将你拥抱”,这是书写在一张羊皮纸上的谶语。(《巴黎圣母院》)
这则谶语内容与谁有关?请简述相关情节。

(祖父病危时陈姨太)责备觉慧道:“三少爷,你这样大,也该明白事理你爷爷病到这样,你还要惹他伤心!”她还记得昨晚上的那件事 。(《家》)
“昨晚上的那件事”指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